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艰辛的他乡生活写成文 感动中国青基会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5-14 14:24:42

  本报讯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北仑区小港街道新老李村一间出租房时,红星学校6年级学生陈琴正和弟弟妹妹埋头制作纸盒。今年年初,陈琴这位来自贵州的孩子根据自己求学经历写的作文,在浙江省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最近准备在《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民工子女征文集》中专门介绍她的个人事迹。

  艰辛的他乡生活

  “做一个纸盒赚两分钱,自己的书学费争取从这里赚出来。”除了自己动手做以外,陈琴还要指导两个妹妹和小弟弟。陈琴对记者说,平时空余时间每天做200多个,双休日的时候,两个妹妹和小弟弟也一起动手,一天能做1000个。

  在空空荡荡的暂住房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一些柜子还是好心的房东留给他们的,而且租金也是象征性地每月收100多元。作为家里的老大,14岁的陈琴个头已经超过母亲了,但是看上去显得比较单薄。陪同记者的班主任刘顶杰老师说,主要是营养跟不上的缘故。

  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记者发现了一大堆已经发芽而且变得干瘪的土豆。 “这土豆不能再吃了吗?没办法,现在就这个条件了!”听说这种土豆吃下去对身体有害的时候,站在一旁的父亲陈祖辉显得极其无奈。看着满脸沧桑的他,记者很难相信他今年才36岁。

  为了养家糊口和赡养在老家的父母,没有任何手艺的陈祖辉只好在梅墟的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每天赚20来元钱。而妻子由于体弱多病,只能在家干些简单的家务活。由于入不敷出,陈祖辉目前还欠了一大笔债。

  坎坷的求学之路

  只读过小学一年级的陈祖辉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因此他专门将孩子带到宁波来学习。2004年,陈琴和弟弟妹妹从贵州大方县来到北仑,进入小港红星(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孩子们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陈琴去年上半年还成为少先队中队长。

  陈琴的想法曾经非常美妙:来到城里,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但是心细的她慢慢发现,爸爸妈妈经常长吁短叹,饭桌上的伙食也渐渐变差了。去年暑假的一个晚上,陈琴无意中听到父母在轻声商量:让小琴停学算了,现在已经无法供她再读下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陈琴一下子就懵了,躲进被窝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陈琴清醒了之后,没有怨恨爸爸妈妈,觉得他们已经尽力了,暗下决心要自己挣钱上学。她通过老乡的关系给附近的工厂制作纸盒,没活时还到处去捡路边的矿泉水瓶。看到女儿读书决心这样强烈,陈祖辉觉得再苦再累也要撑下去。

  伤愈的雄鹰会飞得更高

  新学期开学后,陈琴越发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绩继续稳步提高,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

  班主任刘顶杰说起陈琴来赞不绝口: “这孩子不错,我不在的时候,班会、自习课都是她负责的,简直就是一个小班主任!”更让父母高兴的是,陈琴更加懂事了,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帮助妈妈干家务活。

  去年年底,浙江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民工子女征文活动”。陈琴在刘老师的辅导下,将自己从贵州来宁波求学,一度面临辍学,而后自己打工赚钱的经历写了一篇题为《折翅的雏鹰》的作文,相信自己这只“伤愈的雄鹰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帮助过我的人!”

  喜讯很快传回学校:陈琴的作文获得了浙江省二等奖。浙江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把这篇作文推荐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后,评委们也被感动了,决定将这篇作文选编进《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民工子女征文集》,并图文并茂地刊登陈琴的个人成长经历。

  陈琴告诉记者,下半年她要升初中了,书学费等各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是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的。(记者黄剑跃)

  相关新闻

  一个农民工的孩子被评为“中小学生身边的榜样”

  学校奖他1000元他全捐给福利院

  本报讯一个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孩子,在宁波职教中心读书,由于表现突出,被市教育局评为“中小学生身边的榜样”,学校奖励他1000元钱。而这名学生又将这笔钱捐给了恩美福利院的残疾孩子。

  前天上午,一个瘦弱的男孩来到市恩美福利院,提出为残疾孩子捐助1000元。这个学生装束的男孩哪来这么多钱做好事呢?原来,男孩叫宋晓明,是宁波职教中心05机械(2)班的学生。这1000元钱,是他前不久被评上“中小学生身边的榜样”后,学校给他的奖金。 “得到奖金后,我觉得应该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5月13日是母亲节,福利院的孩子失去父母的关爱,他们需要关心。”

  4年前,宋晓明随父母来到宁波,父母都在建筑工地打工,收入微薄,一家人租住的简易房距离学校有5公里,可平时宋晓明步行上学,因为他不舍得要父母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记者边城雨)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