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和谐发展的湾底村
稿源:  | 2007-06-07 21:25:46

  从一个被称为“五一烂眼”的穷村发展为一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市、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湾底村靠的是持续的创业。

  湾底村属于下应街道,它原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原村庄。清朝初年,先人张天瑞从湖南迁来定居,村处河湾头尽处,取名为湾底。湾底村落分散,全村有8个自然村:前湾底、后湾底、里许家、外许家、西江、大路桥、小张家、陆家。在以前,各村之间要么是又窄又弯的泥路,要么就是弯弯曲曲的河流相隔,交通极为不便。就拿前湾底和后湾底来说,虽说两自然村只隔了一座桥,以前没有桥,从前湾底到后湾底得绕湾底漕而行,需要多走400多米的路。

  湾底人向来以种田为生。但在以前,“烂田推捣臼”,以田为生的湾底村人生活穷得叮当响。解放初期,生产队的仓库依然是破旧的庵庙,人们戏称为“五一烂眼”。

  工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起点。从1982年的2家企业、销售20万元、利润4万元起步,湾底先后创办起天工公司、巨星公司等7家企业,组建了天工实业有限公司,并相继在土耳其伊始坦布尔、德国亚琛市开办企业、设立办事处。全村工业产品发展到20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95%以上产品远销国外。2006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

  以工哺农、发展农业产业化使得湾底村工农齐头并进,带动了农民增收。1998年,湾底引进“大十”果桑,从此迈开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在扩大果桑种植面积的同时,村里的眼光转向农业产业链的延伸。2001年,湾底村分两期投资8000万元建造起果桑深度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宁波天宫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企业年加工果汁、果酒11000吨,带动2500多户农户发展果桑种植并得到了实惠。目前酒厂果桑基地面积达到17000亩,规模居全国首位。种植范围由村内扩展到村外、区外,并扶持安徽郎溪县、省内上虞、奉化、余姚等地发展果桑种植。

  开发农业旅游是湾底发展迈出的第三大步。桑园、牡丹园、梨园,现代化的钢架大棚,尽现了湾底村植物园般的迷人风光。2004年,湾底村举办首届桑果节,从而走上了一条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路子。至今,湾底村已成功举办三届桑果节,“快乐农庄、紫色诱惑”--桑果采摘游名气渐响,尤其是2006年“五一”节更是吸引了几万人次有城镇居民前来体验现代农村生活,并直接带动今年的桑果节实放旅游收入179万元,为前两届之和的3倍。湾底村因而成为全区首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被评为浙江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

  根据规划,湾底村天宫庄园旅游区面积1200亩,分五个功能区,突出蚕桑文化、红酒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是集农林观光、科普教育、乡村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里的村庄”。目前,旅游区小桥人家,鸟语花香,传统乡村景象与现代化新农村风貌交相辉映,并已建成15个参观点、三条旅游线。

  人民第一,这是湾底人推崇的另一个信念。带领人民过上社会主义新生活,这是湾底党总支不懈地努力。2000年,湾底村开始创建农业农村现代工业化示范村,村里从环境建设入手,开展了道路建设、河流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2001年6月,按照“保持近郊农村传统风貌和生活习俗,改善居住空间景观和环境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居住环境”的规划目标,村里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进一步完善村庄总体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并着手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目前新村建设已完成总投资1.6亿元,分四期建立起居住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民小康住宅。400户村民住进了农村新社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村美、户富、班子强。如今的湾底人85%的劳动力纷纷进入村办企业,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湾底人走在建设社会新农村大道上豪情满腔,意气风发。

  湾底村基本情况

  湾底村全村区域面积1600亩,在册户数396户,人口1065人,来自外省的本公司职工1600多人。有一家村经济合作社控股的集体企业——鄞州天工实业有限公司,下辖天工工具公司、天工巨星工具公司、果汁果酒有限公司、农业发展公司、景宁天工绿化公司、花卉园艺公司、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公司。2006年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1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48元。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目标,坚持“以人民第一、创业万岁”为党总支工作座右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我们对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

  1994年村党支部提出了“创业万岁”这样一句催人奋进的口号,带领全村人民认真总结过去为什么贫穷,关键是光搞单一经济,农业没有产业化,因此只能原地踏步,永远富不起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过多年的探索,1998年,湾底村引进了果桑树种植项目,第二年就见效,每亩净利润达到了6000元。村采取租赁办法,将全村土地集约经营大力发展果桑产业,使农业全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由于土地形成了整块联片,每年桑椹成熟时节,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桑果节,开发了桑果采摘自助游等“近郊型”旅游新项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旅游团队到村观光旅游享受农家乐,去年被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农业观光示范点,带动了三产的发展。在本村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到目前已建立了果桑基地13000亩,改变了农民从往年的种水稻低收入向高效益发展,帮助了20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取得了相当好的社会效益。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重心,加快步伐建新村

  随着村级经济的不断壮大,群众建设新村的愿望日益增强。2001年6月,我们进行了村庄总体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着手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

  一是做好旧房丈量评估、作价签约工作。我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委托区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全村旧房进行丈量、评估、作价,并进行全村公示让村民相互监督。只用一个月时间,全村450多户,6万多平方米的旧房置换签约工作就全部完成。

  二是扎实开展新村建设。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投入1.5亿多元资金,经过努力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小区,2005年4月份在区公证处的监督下,全村进行了新村安置抽签仪式,目前全村99.5%的村民都已搬入了整齐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民小康住宅,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壮大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坚强后盾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壮大集体经济, 80年代初我村经白手起家,办起了以手动工具为主的乡村企业,经过不断的艰苦创业,产品远销欧美,成了外贸出口大户。1994年,面对企业转制的经济浪潮,党支部响亮地提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不仅村级企业继续集体所有,而且还买入了四家原镇办企业,我们相继创办了天工公司、天宫庄园果汁果酒公司等7家企业,本村87%的农业劳动力进入村集体企业工作,村工业公司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安置了来自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的农民工1600多人,所创的收益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本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成为村级发展的坚强后盾。今后,湾底村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用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努力把湾底村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百姓生活富、社会风气正、村容村貌美、民主法治和美的、真正的集体农庄,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