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特别报道:中东迪拜,又一个财富起锚港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6-11 14:20:48

 中国宁波网讯 迪拜,曾是一个让人非常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足迹遍天下的浙商而言,这里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港、拥有世界最高的楼(迪拜塔)、世界最贵的酒店(七星级酒店),最神奇的人工“棕榈状”小岛、世界最大的海底酒店……对于务实低调的浙商而言,场面上的奢华气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里有着“摸得着”的金矿、 “数不清”的商机。

  王利平就是众多看中迪拜“金矿”浙商中的一位,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个背着一大袋文具、一家家去叩门的浙江商人就出现在遥远的中东。作为宁波文具业开拓中东市场最早一批的拓荒人之一,王利平的中东梦想就从迪拜起锚。

  “阿拉伯国家日用品资源贫乏,而地理位置显著的迪拜不仅可以辐射中东地区,而且是亚、欧、非市场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如果‘攻’下迪拜,就好比打开了一扇进军中东的财富之门。”2007年6月8日,站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主展馆的广博展位前,王利平谈起当年掘金迪拜的一些片段,感叹良多。1999年,广博集团在阿联酋成立伟达(迪拜)文具贸易有限公司,把销售市场扩大到中东地区。

  利用当地人脉打响自身品牌

  在谈到迪拜创业时,王利平反复强调的是品牌的重要性。的确,品牌在市场打响知名度,带来的就是滚滚商机。要知道,广博迪拜公司设立后第一年,在迪拜的销售仅30万美元,但如今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元。为何?正是品牌的威力。

  “当初,广博在中东没有知名度,我们一家家去阿拉伯商人那里叩门做生意,常常吃闭门羹,有时还被赶出来”,王利平并不讳言创业之初的艰辛,他描述最初的场面是:挎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了相册、簿册样品,一边走一边跟客商谈。尽管在国内广博已经建立了知名度,但在中东却是零。不过他很快想出了点子,他聘请了4位当地人,租用了经营场地,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仓库。由于当地人十分了解当地的情况,生意也越做越主动。广博还尽量在产品上因地制宜———相册的封面制作尽量用灰色调,以满足阿拉伯人喜欢灰色调的特点,而簿册的格式由一般的从左到右改为从右到左,以满足阿拉伯人的特殊需要。文具质量可与日韩媲美,而价格却低两三成,慢慢地,广博的产品在当地做出了知名度,受到了中东商人的青睐,如今阿拉伯国家大的销售连锁机构都与广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东生意要注意游戏规则

  据一项统计显示,在迪拜的华人有3万多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浙江,温州、义乌、台州、宁波人都有,宁波大企业驻迪拜的分公司不下十个,中小规模的更多。在阿拉伯国家如何成功做生意?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王利平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摸清对方的喜好,针对当地的情况做生意。迪拜人做生意喜欢面对面,不大在意生产企业的规模、档次等,产品价廉物美是他们的首选。在经营方式上比较简单,常常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其次,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游戏规则”,这包括当地的法律与市场经济的规则。按照当地法律,在迪拜做生意,外国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开设公司做生意,必须有“保人”(迪拜本国人);还有侵权处罚力度很大,一旦发现有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政府马上会查封相关的店铺、展位,并克以重罚。“避免侵权这一点,浙江企业一定要注意”,王利平强调说。

  王利平告诉记者,迪拜是一个贸易港口城市,产品集散、中转能力强,不仅通过阿拉伯地区辐射到亚洲其他地区,还可以辐射到非洲、欧洲。而且阿联酋国家为鼓励其他国家设厂办公司,有不少优惠政策。近年来大批中国、印度、伊朗商人涌入迪拜也使竞争加剧。不过总的来说,到中东做生意,价廉物美的中国轻工产品还是颇具优势。不仅文具,而且鞋帽、玩具、搪瓷、玻璃器皿、手工艺品等轻工产品在迪拜都有比较广阔的市场。他祝愿更多的浙江商人在中东迪拜“这个财富起锚港”里收获成功。 (记者周晖王勇)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