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外来务工人员乐做"新蛟川人"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07-06-12 09:44:43

  中国宁波网讯 (通讯员张三)自从五年前把老婆和孩子接到镇海,住在蛟川街道中官路村的四川人谭进就再也没有回达县老家了,由于想赶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把所承包的几个绿化工程完成,从“五一”长假到现在,他一直忙碌着。据了解,在中官路村和谭进一样五六年不回家的四川籍人员有两百多人。

  在蛟川街道的中官路、棉丰、后施、五里牌等村,长期居住的外来人员正在不断增多。流动人口在蛟川、开发区家庭化、长期化正成为该区域人口流迁的新特点。

  蛟川区域庞大的低端就业市场,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流动人口不流动”的主要原因。在蛟川诸如护绿、保洁、家政等低就业门槛的工作岗位大部分都由外来劳动力所从事。这些工种虽然辛苦但收入相对稳定。另外,城乡结合部生活成本比较低,在外来务工者的承受范围之内。

  长期的和谐相处使很多外来务工者在蛟川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亲戚和朋友圈子。笔者在采访时发现,大部分租房集聚而居的外来人口是由来自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乡镇、村庄的人员组成,亲密的族群关系使他们互通用工信息,生活上相互帮助,在原来家乡自然形成的邻里关系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打工的第二故乡。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来往不断,浓浓的乡情使他们在这里并没有异乡的感觉。现居住在棉丰村,来自安徽阜阳的老王告诉笔者,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及大多数亲戚都在这里打工,每逢节日来临根本不用回家,去年,他远在北京读大学的小儿子也来这里过年了。

  区域间的收入差别以及城乡收入的差别,也是决定这部分流动人口去留的原因之一。据一位江西的李师傅估算,镇海区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他老家的农民高出六七倍之多,至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内地省市,巨大的收入差别对流动人口的吸引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另外,近年来被一波接一波的“民工荒”所困扰的企业,也开始打出了招工“新概念”:夫妻房、年休假、高温补贴等更多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不断推出,极大地改善了用工环境。在中官路村,从2005年起,村里就把原来村民拆迁所需的过度房改建成了外来工公寓,又根据区里的统一规划,投入300多万元建造了新的外来工公寓。目前,蛟川街道的8个村有建设一定规模的外口集居中心的计划。随着我区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向乡村,区域内医院、学校等文卫设施的不断完善,长期居住的“新蛟川人”会越来越多。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