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文化,共享精神文明——关注外来务工者特别报道”
吉红在辅导大学生跳舞。 张柯 摄
本报讯 一群从贵州远道而来的苗族青年成立了一支能歌善舞的艺术队;一伙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敲起了欢天喜地的锣鼓。
不少宁波市民都惊奇地发现,如今活跃在宁波文艺舞台上的“精灵”不仅仅只有土生土长的市民,出现了更多外来的活力。
吉红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姑娘,来宁波差不多7个年头了,她笑称自己是在宁波的“最北方的外来人”。从小喜欢跳舞的她,从黑龙江来到宁波之后也没放弃自己的专业,“在当地,我是跳舞的,到宁波之后,我也依旧穿上了红舞鞋。”吉红说,舞蹈帮她在宁波顺利地与人交流,如今她经常出现在宁波各社区、学校、企业的演出队伍中,当然吉红更多时候扮演一位编导的角色, “这两年,宁波人对艺术和文化越来越重视了,我的活也更多了。”
吉红说,她正和几个朋友考虑成立一个舞蹈工作室,创编出更多的舞蹈, “当然很多舞会带有宁波特色,让更多的宁波人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年近三十的吉红打算今后也一直呆在宁波, “这座城市呆着就是让人舒服。”
不仅仅是吉红,许多从外乡来的人都是身怀绝技,很多人到宁波之后可能由于生计问题一时没有展露出来,但渐渐地,他们的才能却被更多的宁波人所欣赏。
来自贵州的李阔就是这么一个人。近两年,在余姚举行的各类节庆活动上,市民总是能看到一个特别的歌舞节目,令人眼前一亮。他们穿戴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表演《苗家花杆舞》时,女的在后面舞花杆,男的在前面边玩倒立边吹芦笙,舞姿欢快,节奏感强,一阵清新淳朴的苗寨风扑面而来。除了 《苗家花杆舞》,他们还能变化出竹竿舞、斗牛舞、抢亲舞等。不少观众都以为他们是余姚当地特意从外面请来的表演团队。其实,他们都是在余姚打工的苗族外来务工青年,李阔就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以前在老家就是舞蹈教练,到这里打工之后,公司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我又重新跳了起来。”
在采访时,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告诉记者,他们身在城市,心灵却难以栖息,曾经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也品味了不少寂寞。而现在,文化艺术又给了他们新的活力,让他们不再感觉自己是异乡人了。
“他们的到来,为宁波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使得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前不久,在江东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一位正在观看民工锣鼓队演出的市民感慨道。 (记者 丁晓虹)
人物链接
陈玄光和民工锣鼓队
在江东林家社区,有一支特殊的锣鼓队,他们全部是由该社区的外来务工青年组成,队员中有泥水匠、家电修理员、废品收购者,也有酒店服务员。
“其实,成立锣鼓队最初是为了丰富我们这些外来人员的业余生活。”来自安徽的陈玄光告诉记者。他介绍说,林家社区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每逢春节,大多数人回家过年,社区里总是显得比较冷清。2004年春节期间,社区居委会书记徐金花找到了他,想让他给社区里的外来人员找点乐趣。
当时,徐金花还找来一些腰鼓,陈玄光见状,就拉上20多位外地青年,在那个元宵节热热闹闹地敲了一阵子。
这之后,陈玄光和他的同伴们都产生了一些想法,觉得通过这样的形式,他们和本地人之间的隔膜消除了,大伙也更开心了。于是,在当年8月,一支完全由外来务工青年组成的 “宁波外来工锣鼓队”正式成立,陈玄光出任队长。
但对一群毫无艺术细胞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要表演好腰鼓无疑是一大难题。陈玄光说,为此每位队员每周都要花上不少时间进行排练。连日来,很多人都放弃赚钱的机会,找时间苦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练了1年,锣鼓队的表演水平就大有提高,不仅频频参加社区、江东区的公益表演,还常参加市一级的演出。在去年省文化厅主办的 “平安浙江”大型演出中,表演队获得了创作和表演的双金奖。今年2月份,他们还受邀上了央视的农民工的 “春晚”。
如今,锣鼓队已经有了些名气,今后还要继续扩大发展。 “现在锣鼓队不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让更多的宁波人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外来青年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不单单是我们社区的外来青年。”陈玄光告诉记者。(肖勇/文 王勇/摄)
李阔和苗家舞蹈队
在余姚的不少正式场合,都能见到一支很特别的舞蹈队,他们是清一色的苗族人,跳的唱的也都是苗族的歌舞。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主办方特意邀请过来的,而事实上,他们都是在当地打工的 “新市民”。为此,他们还特意成立了一支舞蹈队。
李阔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今年三十出头,是余姚市金焱电子的一位管理人员。采访李阔时,他显得很腼腆,话语不多。
其实,早在老家贵州省息烽县,李阔就是一个文艺人才,不但能歌善舞,还能自己创排民族舞蹈。来宁波之前,他还曾做过舞蹈教练,由他创作排演的 《斗牛舞》曾荣获贵阳市舞蹈比赛一等奖,还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
但李阔说,自从六年前到余姚打工之后,他就没跟人提过这些 “辉煌”, “我当初放弃舞蹈,是因为个子太矮,再继续跳下去也没多大发展。”
于是,李阔和妻子一道,和众多当地人一样,背起行囊来到余姚。平日里,李阔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就再也没跟跳舞沾边。但有一次,公司领导前往李阔家聊天,李阔和妻子表演了苗家的祝酒歌,这让公司领导喜出望外,发现公司里居然还卧虎藏龙,藏着这等文艺人才。
之后,每次公司有文艺晚会,都能看到李阔的身影。他不仅自己又重新拾起了家乡舞蹈,还当起音乐舞蹈教练,把公司里的老乡组织起来,传授舞技给他们。
渐渐地,这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舞蹈队名气越来越大,不但义务为当地村民演出,还经常走出去,参加街道和余姚市组织的文艺活动,为人们送去富有苗家风味的歌舞演出……如今,一说起这支特殊的舞蹈队,不少余姚人都赞叹说:太棒了! (丁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