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量迪许玉芬
“一个面积超过110平方米的住宅,人均月用水量仅为2.4度!”这是去年市节水型家庭、海曙华兴社区的杨阿姨家里在前两个月创下的又一项用水纪录。
在节能周里,我们来到杨阿姨家,一走进杨家就发现,阳台虽然收拾得井然有序,却放着几个坛坛罐罐,就连装饰精致的厨房灶台边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塑料瓶子……
面对我们的困惑,杨阿姨随手拉开客厅间的两个橱门,指着满橱的瓶罐解释说:“要想做到‘一水多用’,就离不开它们。”
杨阿姨告诉我们,她的节水方法一是每天把洗澡、洗脸水用来冲马桶,洗衣服的水用来擦地板,洗蔬菜的水用来洗碗,淘米和洗鱼的水用来浇花养草;二是每逢下雨天,拿出所有空瓶空罐储存天水。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56岁的杨阿姨,名叫杨晟,是市港务局铁路部门的一位退休职工,一家三口人人都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资或退休金,在甬城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
“这样的节水习惯是在贵州养成的。”据杨阿姨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她曾在贵州的机关部门工作了13个年头。那时,贵州山区常年会出现干旱情况,在参加了一次次抗旱救灾,亲眼目睹了灾民们在旱魔肆虐下期盼雨水的场景后,自然而然地使其养成了惜水、爱水、节水的习惯。
杨阿姨家的一张张水费单据,都保存完好。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市区67%的家庭月用水量在15吨以下,18.7%的家庭在15吨至20吨之间,10.7%的家庭在20吨至30吨之间,3.6%的家庭在30吨以上。但我们在对杨阿姨家的水费单据逐张细算了一遍后发现,她家每月人均用水量竟在3度以下。
说起节水高招,杨阿姨坦言无招可授。她认为,人在用水时之所以过度用水,主要原因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常常看看水费单据,可能就会给这种无意识的浪费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节水是一种意识,只要有了意识,人人都会想出各式各样的节水高招!”临别时,杨阿姨如是传授了她的节水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