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海归”硕士回甬创业办学校提供就业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7-06-19 08:00:28

  史吉平在他的办公室里。

  中国宁波网讯 留学4年,史吉平获得了日本神奈川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去年初,他回到宁波创业,并选择“人才中介服务”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史吉平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大半年以来,已经为600多名求职者提供了就业实习机会,其中60%多的求职者顺利就业。为了提供必要的培训,史吉平开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一次难忘的求职经历

  1994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史吉平被分配到宁波一家国有船运公司上班。2002年,史吉平远赴日本,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跟很多海外留学生一样,史吉平也是边打工边求学的。 “当我走进人才中介服务公司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对方的服务很周到,也很专业,这在国内还非常少见。”史吉平回忆,当时对方让他做了一套人力资源方面的测试,然后做出了一份关于职业气质特征、与主要岗位匹配度、适宜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报告。随后,一名工作人员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让史吉平感到新鲜的是,这家人才中介服务公司竟“雇佣”了他:这家公司与史吉平签订了一年的合同,承诺给他缴纳保险等。当有用人单位来要人时,公司即“派遣”他出去上班;而当没有工作机会时,人才服务公司则会按月付给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 “这就是所谓的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简单地说,我的‘所有权’是属于这家人才服务公司的,而‘使用权’则归用人单位,我虽为用人单位服务,但并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无直接劳动关系。”这种劳动模式帮助史吉平找到了工作,也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月只接了3个客户

  2006年初,史吉平回到宁波。他决定自己创业———办一家人才服务公司。

  创业之初,史吉平面临着两重困难:钱和人。为了节约公司成本,他把自己的父亲请来,做一些零碎事。

  公司成立后,如何招徕客户摆在了史吉平的面前。分析了宁波的实际情况之后,史吉平舍弃了把日本模式的“人才租赁、派遣”作为主要服务产品的计划,而把自己公司的业务分成两条主线:一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就业的推荐服务;二是针对高端人才的猎头服务。之后,史吉平开始在媒体上打了打豆腐块的广告,但收效甚微。开张第一个月,公司才接待了3个客户,这使史吉平意识到自己的营销策略存在很大的问题。

  随后,他开始有意识地与高校社团合作,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咨询等服务。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与史吉平联系。在朋友的帮忙下,史吉平顺利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岗位,其中一部分人还顺利就业。

  让史吉平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公司的知名度在业内的提升,不少高端人才猎头业务也送上门来。 “猎头服务一般完成一笔就能收到几千元的手续费,年薪10万元以上的,还能在薪水中提取10%以上。”开办自己的培训学校

  在给毕业生提供服务之时,史吉平发现其中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一套一套,但实际上岗操作能力很差。此时,一个念头在他的头脑中闪现———办一所培训学校!

  由于史吉平的人才服务公司主要联系单位是外贸、货代企业,史吉平把培训学校的主打课程为分三类:外语、外贸、物流。和先前的人才服务公司一样,史吉平称办培训学校的启动难度不大。他在海曙区大沙泥街上的一所学校里租了几间教室,并聘请了几位有实际工作经历的老师。

  “我们把实际操作做为终极目标,学生在经过几个月培训后,只要能顺利上岗操作就算培训成功了,这是我们与其他同类培训学校一个比较突出的区别。”史吉平称,学校一开始就是为人才服务公司而辅助设立的,因此培训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而公司形成了“培训+实习+就业推荐”的“一条龙服务”。

  从开办学校至今,已经有600多名学员接受了培训,这既给学校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也为史吉平的人才服务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户。现在,史吉平的培训学校的新教室正在装修,估计下个月就能搬进新址。

  史吉平同时预计,类似于自己在日本经历的“人才派遣”业务,几年后在宁波也将成为新的时尚。目前他正在为这个新的项目而做准备。记者刘德文/图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