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紧张而繁忙的水煮笋加工生产于上两个月基本完成后,水煮笋进入了销售旺季。近日在诸多水煮笋加工厂里,日本客商络绎不绝。照理说今年是水煮笋出口报价浮动最小的一年,也是产量供需较平衡的一年,业内人士称之为“出口的理想年”。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宁波市水煮笋协会会长时,他却没有太多的欣喜。
外销价格:喜中有忧
宁波的水煮笋出口外销市场单一,全市90%以上出口水煮笋都是销往日本的。尽管内销的比例已从最初的5%提高到了现在的10%,但是由于国内市场承受不了较高的成本,因此日本仍是宁波水煮笋主要出口国。这就导致日本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我市的水煮笋出口就会受到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水煮笋出口交易以日元结算,受人民币、日元的升值贬值、汇率波动的影响很大,企业出口利润减少。特别是近来,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持续走低。
福建、浙江两省是我国水煮笋出口日本的大省。两省竞争激烈,低价竞争严重。浙江、福建两省的水煮笋产量分别各占全国的40%和60%,而出口额则各占60%和40%。也就是说浙江省的出口渠道更多些。福建的水煮笋虽然质量上和销售渠道上都比不上宁波的水煮笋,但是由于日本市场近年来需求量向低档次靠近,使得宁波的水煮笋出口举步维艰。连年压低出口价格,外销价格极为扭曲,企业利润微薄,所以在目前形势下,提高水煮笋的外销价格迫在眉睫。5月,宁波市笋业协会举行的扩大会议,制定了新的外销指导价,比2006年龙游全国会议制定的价格提高约10%左右,可以说今年的外销价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 “但这部分增长的利润,与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相比,还抵不过。”市水煮笋行业协会的老方如是说。
寻求突破:向深加工迈进
近10年来,宁波市水煮笋企业从最初的60家企业,到最多时的103家,这几年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到现在基本稳定在55家,整个行业可以说在日趋成熟,水煮笋的市场也已相对稳定。但是从近年水煮笋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来看,水煮笋行业虽然总体平稳,但利润业绩却很少有突破。
为此,行业内部也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最主要的方面,一是在浙江省外收购办厂。宁波在外地就有五六家公司,其中在江西投资了5000万元,创办了一家占地70亩的企业,这些公司主要从所在地区收购加工好的水煮笋,年均可收购30万到40万罐,这样可以得到相对足量而成本较低的半成品笋。二是向深加工迈进。从长远来看,日本市场越来越欢迎精细加工后的笋制品,同时国内从技术、设备等条件上看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水煮笋的深加工,深加工后的成品笋价格比半成品笋还能升值30%到50%,而且可以不受季节的限制常年生产。所以规格较小,品种多样的深加工产品已经成为水煮笋行业的必然出路。现在水煮笋加工企业中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已占到总数的40%。如镇海的“启盛”公司,就专门进行水煮笋的深加工,其产品可以在日本的超市上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