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林老汉珍藏的“捕鱼证”。
中国宁波网讯 在奉化桐照镇的林老汉家里,收藏着一块手帕大小的白色棉布残片。不少人看了上面写的文字,都觉得这是清朝的一张允许渔民在奉化和象山两地捕鱼的证件。一看时间,上面明确标注“同治三年”,掐指一算,这张“出海捕鱼证”已有156年的历史了。
得知记者来采访,林老汉很是高兴,小心翼翼地从箱底掏出这块布给记者看。
一个月前,林老汉闲来无事,翻阅家里收藏的林氏家谱时,无意间发现了它。林老汉起初还以为是块破布条,但布上的“同治三年”这几个字却让他仔细琢磨起了上面的文字。
“同治三年,那是清朝,我的上八代祖宗生活的年代啊。”林老汉再仔细一看,内容还跟出海捕鱼有关,心里更是感慨万千。林老汉今年刚好70岁,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对于大海和捕鱼有着很深的情感,这张证明恰好说明他祖先所从事的也是捕鱼业,林老汉一下感觉自己和先辈的距离拉近了。
记者仔细辨认,略有斑迹的棉布上的文字有这些: “奉象,二宪会諭巡查照,鱼商白雇防护南洋”,正中间写着“协泰小旗”,左侧上方是“同治三年*月*日”等字样。这些字全是用毛笔写上去的,在棉布中上位置,还有一个龙头样的印子。
桐照是个渔镇,镇上的人大都是渔民。村民一看“奉象”二字,首先联想到现在写在船头的“浙渔”, “这意思肯定说渔船可以自由出入象山和奉化两地。” “说不定这就是一张交税后的凭单,”有人插话说,“当时奉化和象山海域应该相距较远,到别的海域去捕捞,肯定要交钱。”林老汉也赞同后一种说法,猜测这是一种税后的捕捞通行证,功能与现在的捕捞证相似。
对“奉象”二字,大家的理解差不多,不过下面一些句子,大家就有了分歧,有人光从字面上理解,推测为一种捕鱼时需要遵守的规定原则等,有人则不敢苟同;而对于那个印子,有人说可能是一个船队的标志,也有人说是一种古代吉祥象征画。
据奉化市文保所的王玮所长判断,这应该是一种出海捕捞证明类的文件,相当于现在的渔业捕捞证,而上面的一个印子属于古代官方的朱漆印,颁发该文件的机构类似于现在的海洋渔业局。 “这样看来,奉化的渔业在古代就已经十分完善。”王所长肯定地说。
读者朋友,看了林老汉家的宝贝,你有新的更好的理解吗?欢迎你来信来电告诉我们,要是你家里也有类似的宝贝,本栏目邀请你也来展示一下,让我们大家长长见识。(记者袁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