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一度经历了坎坷推行之路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还不到半年时间,来自各方的质疑就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包括众多宁波汽车经销商在内的浙江100多家经销商联名上书,提出建议。本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将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修订和完善的建议。
100多家浙江经销商联名上书
经过长达3年之久的讨论,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制订的上述办法于2005年2月25日出台,之后生效日期一推再推,从2005年4月1日延迟到10月1日,最后一直拖到去年年底。
浙江汽车经销商们提出疑义的是汽车经销业态的单一化以及汽车生产企业过于强大的话语权———按照规定,今后汽车销售只能在汽车厂家授权的4S店及其二级销售网点进行。
作为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单赟杰,这位宁波海达汽车有限公司的高管,上周参加了浙江省汽车流通协会的年会,他和宁波另外近10家汽车经销商就办法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与全省100多家同行联合以书面形式报送浙江省有关部门,并委托月底前往北京参加会议的省工商局负责人送达国家工商总局。
“修改意见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如何将办法失衡的地方进行修改。”单表示,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求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应允许品牌经销商在市场内自行设立分支机构,厂家不得干预等要求。
4S店高处不胜寒
记者了解到,办法总则第六条规定:同一汽车品牌的网络规划一般由一家境内企业制定和实施。境内汽车生产企业可直接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也可授权境内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
“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原本在法律上为平等法人,而从办法规定内容来看,后者由汽车厂家的合作方,变成了汽车厂家的从属。”单赟杰称。
事实上,不少经销商认为,办法实施后,车价由厂家说了算,而且销售一定要在4S店及其二级销售网点进行,经销商稍不听话,完全有可能被踢出游戏场。
据记者调查,建一家4S店成本至少需要1000万-3000万元,日常流动资金则需要1500万元-2000万元,加上杂七杂八费用,经销商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更让经销商揪心的是,如今卖车毛利润还不到车价的3%,甚至可能要硬着头皮亏本销售。 “现在全市60多家4S店,赢利的顶多只有一半,其余大多亏损或者保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经销商称。
汽车市场日子难过
同时,备受争议的办法不仅触碰了4S店经营者的利益,更让有形市场有了丝丝寒意。
宁波海达汽车有限公司既有多家4S店,也有宁波最早的第一汽车市场。单赟杰表示,办法否定或抑制了有形市场等其他经营业态的发展,一些得不到厂方授权的综合性品牌小型销售网点就会因此出局,而这部分正是有形市场最重要的组成结构。
事实上,汽车市场是对4S方式有益的补充,经营也比较灵活,在价格上与4S店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想买便宜点的车,去市场;若想买服务、品质,就去4S店,两种并存销售模式让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据记者了解,经过一番努力,较早开业的第一汽车市场、神州汽车市场、世纪轿车城内经营户都顺利拿到了“上岗证”。
另悉,全国还有500余家经销商共同策划了一份修订草稿递交至商务部。据消息人士透露,商务部已经开始着手调研,并将制定修改方案。 (黄剑跃/文王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