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热心市民愿提供工作 学生想自力更生
稿源:  | 2007-07-10 10:16:01

  -《大学生来甬进行生存训练》后续三

  中国宁波网讯(见习记者樊卓婧戎美容)来甬进行“生存训练”的浙师大学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昨天致电热线87270000询问他们工作生活情况的市民络绎不绝。有些读者干脆把工作机会送到了这些学生面前:“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如果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可以到我们单位来。工作时间由学生定,可以按日结薪。”

  想证明自己吃得了苦

  “生存训练”第四天,情况又有了改变,但总的来说挺顺利。昨天未找到工作的张俊虽然没有等到电脑店的通知,但“东方不亮西方亮”。昨天一早,他终于在天一广场附近的一家快餐店找到了洗碗工的工作;因为生病打过退堂鼓的吕侠斐这两天喜忧交织。他休息了半天后,身体有所好转,正兴冲冲地准备上班时,老板却说店里生意少这几天不用来了,好在不服输的他很快又找到了一份洗车工的工作;最幸运的是在超市门口做饮料促销的4名同学,因为他们肯吃苦,这两天销售业绩名列前茅,赢得了老板的认可,被留下来继续干。

  惟一有点不顺的是陈翔翔同学,他在第一天就找到了工作,出于团队合作精神让给了别人。昨天早上终于得到快餐店服务员的工作,他向老板娘承诺,一旦对方找到长期工自己立即走人。没想到晚上新人就来了,就这样,才干了一天的陈翔翔不得不另谋出路。昨天下午2点半,当记者联系到他时,他还在满头大汗地满城跑。记者告诉他,有几家单位看了报道愿意提供工作岗位,陈翔翔有点犹豫: “我总觉得自己找比较好。”

  陈翔翔说得挺诚恳,他心里知道,用人单位普遍都觉得大学生吃不了苦,肯用自己主要是出于照顾。他挨家挨户地找工作,多少能证明自己是吃得了苦的。不过,他很感激这些宁波市民的好意,实在到了“穷途末路”时也会去试试。

  把艰辛写进日记

  记者到部分学生的工作地去“探班”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忙得团团转。昨天上午9点,记者走进孝闻街上一家餐饮店,刚进门就听到吴烨同学说: “欢迎光临!”她脸上满是汗水,说是刚整理好餐具,到门前来迎宾。在厨房间,另一名同学董晓军坐着小板凳,跟“师傅”学刨马铃薯皮。他僵硬地握着刨刀,每刨一次都似乎用足了力气,因此刨下马铃薯的皮自然厚了许多。董晓军有点不好意思: “在家里都没碰过马铃薯,刚开始拿在手上还打滑呢!”

  看起来,每个学生都不错,然而记者从带队老师童必勋那里了解到,有些人是受了一些委屈的。童老师给记者看了学生们这些天写的“生存日记”:16本,不同的字迹,每人每天写一篇。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越写越长。童老师说,刚开始日记是“作业”,但渐渐地成了一种倾诉方式。很多学生在晚上11点熄灯后,还用手机照着写,认认真真地记下了求职和工作中的很多难忘细节、种种艰辛和苦恼。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