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市民家藏“宝贝”纷纷亮相 专家一一辨明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7-15 11:05:28

  图为专家在为市民“鉴宝”。(周建平摄)

  本报讯(记者陈朝霞)青花瓷盘、粉彩花鸟方瓶、仿古砚台、清代字画……昨天,“盛世藏宝——— 2007全国民间藏品巡回鉴宝公益服务”专家组来到中山广场张苍水故居,开始了对我市居民家藏文物为期两天的现场鉴定。市民纷纷带上家中的“宝贝”前来,“鉴宝”现场热闹非凡。市民:各类“宝贝”五花八门昨天早上8时许,就有不少市民从镇海、东钱湖、余姚等地赶来,现场人气颇旺。不少没领到票子的市民还在抱怨票子太少,只好在现场排队办理鉴定手续。

  记者看到,市民携带的“宝贝”可谓五花八门。从外型看,大的有六七十厘米高的花瓶,小的则有如小指长的刻章;从藏品材质看,有青花瓷器、砚台、刻章、玉佩、字画、古籍,看得人眼花缭乱。经询问得知,多数人对自己藏品的价值都不太了解,希望能从专家处得到一个“说法”。现场:清代以后藏品居多

  昨天免费鉴定的藏品分为书画、玉器和瓷杂三类,一个上午,三类专家“门前”来“鉴宝”者络绎不绝,专家一一满足了大家的愿望。

  市民齐先生携带着小时候奶奶盛食物的青花瓷盘前来,鉴定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宗扬教授仔细端详后脱口而出: “这是清乾隆年间的器物,距今200多年,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在书画类鉴定现场,记者看到前来鉴定的有60余本一套的清末《本草纲目》刻本、清代民间画家的道教“水陆画”等。在玉石类鉴定处,前来鉴定的藏品也琳琅满目:白玉“双獾”、青白玉簪、元代玉佩……

  在一个多小时里,记者看到市民带来的藏品以清朝至民国时期的藏品居多,但也有人失望而归:市民倪先生带来了一个外型斑驳、镂空造型、看上去颇有些年代的“玉石”装饰品,不料,专家只看了一眼就下了结论: “这是由粉末、树脂和塑胶合成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品。”专家:知识积累有助收藏

  面对踊跃前来的市民,专家感觉从整体上来说,持“宝”者藏品中真品的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对如何鉴别假的藏品,玉器类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玉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永魁告诉记者:“认识天然石头的个性,应该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也可以用刀刻的办法辨别,像假翡翠、玻璃、阿富汗玉等硬度较软,而真正的玉石硬度较硬。”

  书画鉴定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书画鉴定博士谭述乐说: “判断一件书画类藏品的收藏价值,要从藏品的研究价值、美术欣赏价值、历史价值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有些藏品虽然是不知名的画家所画,但其艺术水平较高,依旧有收藏价值。”李宗扬教授建议: “要收藏有价值的藏品,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光靠书本、图谱上的知识还不够,只有多接触、多实践,才能达到文物鉴定的一定水准。”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