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讯“这是我离开学校后第一次打球。”上个月,王萍参加了宁波市保税区南区团委组织的乒乓球比赛,“我们支部的、别的支部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给我加油,那种感觉真棒!”
陕西姑娘王萍上学时经常参加学校团委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去年中专毕业后,她来到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区南区的一家台资公司工作,“刚来的时候觉得很闷,平时上班很累,周末休息又不知道干啥。”
2007年5月,保税区南区团委在王萍居住的宿舍楼区建立了团组织,“感觉我的业余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舞会、卡拉OK大赛还有文化培训等,我又重新找到组织了!”
其实,保税区南区的团建并非王萍感觉的“一下子”那么简单。保税区南区台资企业的比例超过70%,外来务工青年占80%。刚开始,某些台商由于文化差异和政治隔阂,对党工团建不太了解,不愿意以企业名义建团。
“直接在企业建团不行,我们就‘迂回包抄’在生活区建团。”南区团委书记余丹说,南区团委从今年3月开始在员工宿舍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团员青年登记表》发放到每个宿舍,然后按照楼宇进行统计汇总。“一般一幢楼两层设一个支部,一幢楼设一个楼宇团委。”目前,共有符合建团条件的7幢楼宇建立了团委。
由于台资企业多为光电产业,基本实行日夜不停的倒班制度,从团支部成立到楼宇团委选举的日子里,为了根据团员们不同的作息安排开会时间和地点,余丹和几个负责人几乎每天都扑在宿舍区那边,“两个月,我们都瘦了几公斤。”余丹笑着说。
保税区南区的楼宇团委是团宁波市委加强流动团员管理,探索教育引导外来务工青年新途径的一个缩影。
针对宁波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团员和青年流动加快,教育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团宁波市委今年年初确定了保税区南区、江东东柳街道健康城大楼等10家基层单位有选择性地开展了专题试点工作。
外来务工青年来自五湖四海,怎么让流动团员离乡不离团呢?各个试点团委通过“组织找团员”、“团员找组织”、“团员找团员”等方式,使很多“口袋”团员、“地下”团员重新回归团组织。其中,保税区南区找出了726名流动团员,鄞州区通过建立青年创业中心、创业协会吸引团员627名。
找到流动团员后,团宁波市委分别从法律、礼仪、业务三个方面对流动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比方说在各试点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举办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建立天天青少年流动书库借阅点,举办卫生科普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引导外来务工青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业务上,通过导师带徒、集中示范等方式,使园区、企业流动团员尽快掌握劳动技能。
团宁波市委书记孙黎明表示,团宁波市委将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个全市共青团信息库,强化工业园区、规模企业、居住社区三个层面的建设,通过市、县、乡镇三级抓,整体活跃全市团的工作。实习生 王聪聪 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