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纪念建军80周年--和平安定卫士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7-31 14:32:55

  中国宁波网讯在灾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世界动荡地区他们代表祖国参与维和行动,在神舟飞船发射场里他们把祖国的荣耀送入太空,人民军队用热血和激情昭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王利:我们是敢死队烈火中不能退

  重庆人,2000年12月入伍,宁波消防特勤大队专勤班长,二级士官。这场宁波有史以来最大的化工火灾被扑灭后,市消防支队荣记集体二等功,28名参战官兵被记功,王利也被荣记三等功。

  2004年4月22日上午9点,我和战友们组成敢死队,冲进了正在燃烧爆炸的化工厂,阻止工厂内80吨剧毒液氯可能出现的泄漏或爆炸。就在3天前,重庆刚刚发生的13吨氯气泄漏事件,令附近15万人被紧急疏散。

  我们是上午8点半接到的增援命令,半小时前,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起火爆炸,北仑、小港的消防力量已到现场,一路上,对讲机里不停地传来现场的消息,8点多时,厂内已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工厂内储存有80吨液氯,我们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心里都很沉重。

  9点多钟,我们赶到了工厂门口,黑烟让白天变成了黑夜,地上到处是爆炸飞溅出的容器和玻璃碎片。我们当时的任务是誓死保住一座萃取塔,萃取塔里装有十吨的双氧水,这是一种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一旦发生爆炸,储存液氯的装置就保不住了。进火场前,我们几个人开玩笑说,没女朋友,没结婚啊,可进来了,什么都不想了,我们是敢死队。我们开进了火场东北侧,情况比预想的更糟,大火几十米高,到处都是流淌火,就是在扑救中,一些残留的油类等易燃物质混杂在喷射出的泡沫和水中,流到哪,烧到哪,所有在场的人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上。刚进去不久,一名战友走进一间工作房进行侦检时,因为流淌火的原因,工作房突然发生爆炸。当时我和另一名战友离这间工作房大约二三十米远,听到爆炸后,立即呼喊着他的名字冲了过去,但在爆炸现场并没有找到这名战友,围着这间工作房转了一圈,才发现这名战友正在另一扇门外发呆,刚才爆炸的时候,他刚从这扇门走了出来。看到这种情形,我当时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我们不能退却,因为我们的身后是整个宁波的安危,那一刻,我们别无选择。

  为了尽可能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在最危险的萃取塔附近,只留我们这几名敢死队员坚守。我们几个人,两门水炮,不管用什么代价,就是要把这个塔保住。而此时,我和许多战友一样,面临着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挑战,我们不仅要扑救包围萃取塔的熊熊烈火,同时还要顶住被高喷消防车从其他地方压制过来的火焰,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去制止火焰在下水道中的流淌,这一切只能成功。最危险的情况出现了,10点半多一点,萃取塔发出啸叫声,糟了,要爆炸了。如果真的发生双氧水爆炸,跑也没用的,一大片厂区将夷为平地。谢天谢地,大爆炸没有发生。当我们跑出30多米远时,萃取塔经受不住烧烤,发生坍塌,断成了几截。我们惊魂刚定,又匍匐着返回了战斗岗位。平息了这场罕见的灾难后,一名战友捡了块铁质爆炸碎片回去,说是要作为永久的纪念。

  冯振彪:神舟飞天有我的荣耀

  40岁,浙江嘉善人,1989年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先后从事火箭和载人航天测试发射工程,曾任发射测试站测发控制系统指挥员,曾因设计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五号载人首飞任务工艺流程贡献突出,荣立二等功。现转业至鄞州区五乡镇政府城建办工作。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长征二号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和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轰然起飞。当时,我是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控制系统指挥员。那天早上,我和儿子早早就来到了发射场外的观看地点。上午9时整,倒计时结束,长征二号F火箭吐出烈焰,整个大地都震动起来。9时10分,发射场广播,火箭完美地完成了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的一系列动作,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送进预定轨道。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那一刻,我沉醉在巨大的幸福感里,想到自己亲手编写的工艺流程保证了火箭的安全升空,想到自己亲手测试的火箭载着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我没有理由不为之沉醉。

  1985年,17岁的我怀揣着梦想考入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4年学业一结束,我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射场发射测试站,从普通的操作手开始做起,一步步成为测试发射系统控制系统指挥员。1995年,我接受任务,全面主攻载人航天,开始与神舟、神箭结下不解之缘。火箭运到酒泉,必须要经历组装、测试到发射等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确保火箭状态完好和安全需要一个工艺流程,我就在我国著名的测试发射专家徐克俊老师带领下,展开攻关。白天我在发射场和同事们,一遍遍进行测试、演练和推算,到了晚上就一头扎进资料和理论中,结合实践经验,绞尽脑汁改进工艺流程。白天事情多且杂,思想很难集中,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夜深人静了,我的思路也就来了,通常一工作就是三四个小时,天色发白了,我才匆匆睡下,每天晚上能睡上4小时已经很奢侈了。

  发射场工艺流程是发射场整体规划的参照标准,也是火箭没有发射前的“工作指南”,我一遍遍分解优化流程,在保证火箭正常的情况下强化技术区,简化发射区,让整个流程更有效率。连续几年保持同样的工作强度,没有充足的睡眠,跟家人聚少离多,整个工艺流程终于被我从140天成功缩短到100天,不仅节约了时间,更为国家节约了上千万元经费。在后来的专题论证会上,我的工艺流程方案一次性通过,并成功运用到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上。

  裘军:维和经历让我深切感到和平的重要

  42岁,113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他所在的中国医疗队接诊2300多人次,接收住院人员250多人次,实施手术50多例,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04年10月28日,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的副司令奥瓦尼比为医疗队43位成员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裘军当年被授予“宁波市首届十大青年卫士”称号。

  2004年6月18日下午,我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以东1000多公里的绥德鲁,为当地一名年轻患者进行术前麻醉时,不小心被患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划破了手指。我当时非常担心,因为当地HIV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率高达20%,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

  2004年3月16日下午3点,我们这支维和医疗队从福州长乐机场起飞。利比里亚的传染病挺多,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接种了20多种传染病疫苗。经过35个小时的空中航行,抵达了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40多天后,根据联合国的命令,我们穿越了反政府武装经常出没的死亡之路,来到第四战区———蒙罗维亚以东1000多公里的绥德鲁执行医疗任务。

  看着营地,我们愣了。简直是一片废墟,没有压土机,扛着装满了油的油筒在土上滚压;没有专业工具,肩挑手扛地安装医疗设备。一个月后,我们奇迹般地在这块废墟上建成了简洁实用的战地医院。最初三个月,我们吃的都是压缩饼干、脱水干菜,我的体重一下子轻了十多公斤。为了增强体质,我们自己动手种瓜种菜。医院附近驻扎着一批埃塞俄比亚维和军人,收割季节他们纷纷过来讨要,一名埃塞俄比亚军医还向我要了几颗种子,说要带回国播种。

  第一次在当地发现艾滋病例是在2004年6月初,一名当地病人来医院就诊,我们对他进行了许多检查,但均无法解释其病症,一个念头突然闪进了我的脑海,不会是艾滋病吧!征得病人同意后,我们检查了他的HIV,阳性!随后,一例又一例HIV阳性患者被检测出来。我们这才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此后了解到,在当地,HIV阳性率高达20%。6月18日那天出现的情况,让我终身难忘。那天下午,我在给当地一位年轻牙痛患者进行术前麻醉,稍一走神,不小心被患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刺伤手指。事情发生后,我们立即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可能是双方沟通有问题,对方一口拒绝。考虑到维护中国维和军人的形象,我们没有继续强求。但当时整个医疗队都很紧张,唯一的措施就是吃一些副作用很大的药来预防。我度过了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周,心理压力特别大,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没想到,一个星期后,那名患者主动找上门来。原来,这名患者回去后和家人一说,大家分析此事非同小可,应该查个清楚,让他们喜欢的中国军医尽快解脱。谢天谢地!一检查,他的HIV呈阴性。那一刻,我快乐得想飞。

  回忆起10个月的维和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什么比拥有和平的生活、健康的生命更令人幸福的。

  撰文:姜恒朱尉实习生俞帅锋通讯员袁帆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