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机器人大赛上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选手以一台别开生面的“霸王别姬”机器人创意舞蹈,一举夺得本次大赛4项大奖中的最佳合作奖。谁也没想到,中方选手竟是来自宁波市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的2名职高生。
走进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你会发现:这个成立不到一年半、由2名指导老师和20多个学生组成的青少年发明创新团队,仅在最近一年时间内,先后在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同时,还有多名学生的发明创新在省、市乃至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逐渐迷上机器人
吕海波是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刚毕业的三年级学生,是最早加入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学生之一,如今他已是学校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毕业后留校任职。
吕海波刚进入职校时,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感到枯燥乏味,高一结束时他便萌生了退学的念头。这时,学校在暑假开办了机器人兴趣小组培训班,指导老师马高峰推荐他去参加培训。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吕海波逐渐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对一堆机器人套件爱不释手,一有空就跑到实验室去埋头钻研。
他常常废寝忘食,好几个月都不肯回家,每年寒暑假也一直呆在学校的实验室刻苦钻研。“刚开始,爸妈还以为我在外面玩,经常打电话到学校,后来我们连续获了几个大奖,他们才慢慢理解,现在对我非常支持……”吕海波欣慰地说。
今年7月,吕海波和洪剑峰作为浙江省惟一一支参赛队选手被选拔去美国参加第七届世界机器人大赛,以优异的表现为国家和学校赢得了荣誉。
发明新颖助残车
和吕海波相比,刚上二年级的郑凯宏对机器人的认识要少得多。刚开始,他对电脑编程和电子、电工知识一窍不通。可是这样原本表现平平的学生,在加入机器人兴趣小组不到一年时间,便自主设计研制了一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颖助残车。
这款助残车通过在帽子和车上各安装一个指南针,当人头部转动时,两个指南针之间会产生一个夹角,当夹角超过一定值时,便可调整车子的行驶方向,随“头”而动。而且车子开关按钮也就设在轮椅靠背顶部,只需用头轻轻一压,便可自由开关。同时,在车子前后还安装了红外避障、光敏电阻,既保证了残疾人行车时的安全,也方便其夜间出行。
目前市场上的残疾车都需要手去控制,连著名科学家霍金的残疾车也至少需要一个手指去拨动,而且价格非常昂贵。郑凯宏发明的这款新颖残疾车,在第21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消息传来,多家企业纷纷上门寻求合作,或欲购买专利。
生活中寻找灵感
在机器人兴趣小组,指导老师马高峰是一名颇具传奇色彩的年轻教师。他从小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四年级便获得全市小学生电子制作比赛二等奖,初中时设计过一个炒股的游戏。两年前,他从浙师大计算机科技专业毕业,一参加工作就挑起了组建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大梁。
马高峰说,在机器人开发项目中,许多创意都是学生从生活中不断思考、深入调研时得来的灵感。如郑凯宏发明的“新颖助残车”,就是他在表妹家做客时,看到表妹高位截瘫的奶奶长年卧病在床痛苦不堪,便激发了研制用头控制残疾车的灵感;这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的舞蹈作品“霸王别姬”更是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高峰说,机器人兴趣小组为他们提高了一个教学相长的好平台。他欣慰地告诉记者,今年高考中,兴趣小组的毕业生除吕海波留校任职外,其他几名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教改推动了创新
据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校长许猛烈介绍,前几年职校招生和就业曾一度处于低谷。经过调研发现,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为此,2005年该校尝试开展了一场以构建技能教学体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上积极探索“项目教学”,实施“教师亮己所长,学生学己所爱”的专业技能“走班制”特色教学,实现跨专业、跨班级、跨级段教学。
机器人兴趣小组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随之成为该校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近两年来,学校对这个创新团队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屡创佳绩,也带动了学校电子、电工、烹饪等其他专业项目技能教育的发展。目前,在全校师生中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已有10多个项目在省、市及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记者诸新民
图:郑凯宏 (左)与吕海波展示机器人足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