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在宁波生活6年了儿子却想回老家读书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8-13 13:57:27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本报报道了外来务工者陈玄光留守在安徽老家的12岁女儿陈凯伦,因父母长期不能陪她而很不快乐。记者在对陈玄光一家的采访中发现,凯伦的孪生弟弟凯璠虽然跟着父母来宁波已有6年了,最近却吵着要跟姐姐一起回老家去读书。

  2001年,陈玄光夫妇来宁波打工时,将活泼好动的儿子凯璠也带来了。刚到宁波时,凯璠很自豪,春节回到老家,就向姐姐讲述宁波各式各样的新鲜事。

  2003年,凯璠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陈玄光先带他到附近的公办学校去报名借读,但各处都说名额满了,他便将儿子送到了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读书。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公办学校有差距,两年下来,凯璠的学习水平远不及在老家公办学校上学的姐姐凯伦,回到老家也不再在姐姐面前炫耀了。

  “凯璠在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不和本地孩子接触,见了本地孩子有自卑情绪,让他换个环境或许会好。”陈玄光想。去年7月,一所教学质量不错的公办学校校长同意凯璠参加借读生入学考试。考试那天,陈玄光一大早把儿子送到学校,自己上班去了,打算到了中午再去接儿子。没想到只过了一会儿,他就接到了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让他赶紧来学校一趟。

  陈玄光赶到学校,远远就听见儿子的哭声。原来,在开考前,一名监考老师看到凯璠在试卷上所填的校名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说: “我们学校不收从民工子弟学校转来的学生,我还以为你是从老家转来的呢,你别考了。”凯璠伤心极了,心想自己在宁波上了3年学,还不如像姐姐那样在老家公办学校上学的学生受欢迎,就跑出了考场。

  看着哭个不停的凯璠,该校一位领导对陈玄光说,可以让凯璠免试进一个全部由民工子弟组成的班级里读书。学校将民工子弟编到一个班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一些本地学生的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和民工子弟在同一班上课。可是,凯璠死活不愿意再进公办学校上学了。

  “到公办学校的民工子弟班上学,虽然教育质量会比民工子弟学校好一些,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这对孩子是另一种伤害。”陈玄光最终没有勉强让凯璠进公办学校民工子弟班,而是继续在民工子弟学校读书。他还在自己所在的林家社区做了调查,发现许多民工子弟和凯璠一样,虽然在城里上学,但内心很自卑,对本地孩子甚至有些仇恨情绪。有一次,陈玄光的一名本地同事邀请凯璠到他家去玩,没想到凯璠说: “他的孩子是本地孩子,我是外地孩子,和他没话说,不想和他玩。”而实际上陈玄光见过同事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孩子。

  今年5月,作为海曙区政协委员的陈玄光提交了一个提案,名为“建议如何提高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工子弟小学的管理,提高师资力量,并在这些小学里开设能让外来务工者子女正确认识本地社会的课程或讲座。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降低公办学校的入学门槛,让更多的民工子弟和本地孩子混班读书,使外来孩子充分融入本地社会。

  最近,由于林家社区部分房子要拆迁,一些外来务工者怕自己到别的地方租房子会影响孩子上学,在新学年开学前将孩子送回老家读书。看着平时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一个个离去,凯璠要求回老家上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这让陈玄光烦恼不已:如果让调皮的凯璠也回老家去,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力照顾他;不让他回去,他又无法安下心来学习。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