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调查表明外来务工人员逐步融入宁波生活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7-08-16 03:27:06
  市总工会一份最新调查还表明(样本量:5907人),在甬外来务工人员正在逐步融入当地生活,渐渐磨掉身上的 “外乡人”的烙印,较少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但与城市社会各个群体之间仍然无法真正融成一体。

 

  18.4%接受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虽然在宁波工作生活多年,但仍然觉得是 “外乡人”,46.1%的人选择“不是”,35.5%的人选择 “说不清楚”。

 

  19.5%的人选择 “一直或几乎总是受市民歧视”,46.7%的人认为在宁波市工作生活 “很少受市民歧视”,33.9%的人选择 “说不清楚”。

 

  由本报进行的宁波市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接受度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00名市民中,67.4%的市民有要好的来自外地的朋友,另外25.8%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他们没有来自外地的朋友,主要是因为没有碰到投缘的,只有7%的被调查者是因为不愿意接近外地人,对外地人有戒备之心,因此才没有来自外地的朋友。

 

  41.2%的宁波人愿意接受外来打工者的好意,表明他们把外来务工人员放在平等的位置,愿意给他们援助,同时也愿意接受他们的帮助。14.4%的人表示 “可能会接受”,在被问到 “是否愿意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或者多余的物品赠送给外来打工者”时,66.7%的宁波市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只有7.3%的人表示不愿意,其余则表示 “视情况而定”。

 

  在 “你有没有和外来人发生过冲突或者被伤害,并因此不喜欢所有的外地人?”的调查项中,只有18.1%的人表示 “会”,48.6%的市民都能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关其他人的事。还有33.3%的市民表示没有被伤害过,或者根本没有想过对方是不是外地人。

 

 

  宁波市总工会副主席吴秀华:

 

  增强外来人员归属感

 

  宁波市总工会副主席吴秀华表示,外来务工人员远离家乡和亲人,普遍有融入当地生活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平等待遇和人文关爱。有关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80%,他们年轻好学,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对未来充满憧憬。据市总工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107万外来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组织。

 

  如何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在宁波的归属感?吴秀华说: “作为工会组织,首先要把外来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素质,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广泛开展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系列活动,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在第二故乡工作生活,成为真正的新宁波人。”

 

 

  扎根宁波 一个重庆人的奋斗

 

  许明,10年前来自重庆,如今是望春桥村一模具加工厂的车间主管,去年他在徐家漕购置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新房。在许明看来,融入宁波这座城市需要克服经济、语言、文化等障碍,但这些终究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踏实做人、真诚待人、勤奋工作。

 

  从学徒到车间主管

 

  今年7月初,为祝贺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集士港中学,许明在家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 “宴会”。10多名客人全是厂里的工友,除了5名宁波本地人外,其他全是外来务工人员。记者作为特邀代表,也参加了这场热闹的 “宴会”。

 

  “房子是去年刚买的。10年了,终于有了自己的窝。”许明非常感慨。看着装饰一新的房子,工友们啧啧称赞,煞是羡慕。

 

  “这全都是他干出来的,真的很不容易。”54岁的宁波人王师傅非常感慨。他是许明进厂时的师傅,这些年来与徒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小子,刚来的时候看起来很老实,没想到3年时间就让我们刮目相看。”

 

  王师傅说,10年前来宁波打工的外乡人并不多,当时许明进厂的时候,厂里很多职工都是本村人。那时许明什么都不会,说的话也听不懂。 “当时老板让我做他的师傅,我心里很不愿意,但又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答应。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有用心教他,没想到他领悟力很强,而且虚心好学,慢慢地,我对他的看法改变了。”

 

  就这样,3年时间不到,许明的操作非常熟练,车间里的各种活也都能独当一面,这让工友们刮目相看。这么多年了,厂里的工人走了一批又一批,但他却坚持留了下来。4年前,他升为了车间主管。

 

  从反省到赢得尊重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许明所在模具加工厂。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几名宁波工友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当初他们对外来务工者的确有另外一种看法,但如今这些偏见全都没有了。在他们眼里,大家都是同事、朋友。

 

  说起这些改变,许明也颇有感触。他回忆说,1999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他乘公交车外出办事。车上人多拥挤,当时他汗流浃背。也许是因为几天没洗澡,身上有臭气,原本站在他周围的几个说宁波话的乘客都捏着鼻子,挤到了别处。看到周围乘客异样的眼神,他如芒刺在背。下车后,他开始反省自己, “这样一身臭气,确实谁闻了谁难受。”当时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掉身上的 “陋习”。此外,为了能用宁波话与人交流,许明还聘请房东当他的老师。一年以后,语言障碍没有了。

 

  2003年,模具厂一名宁波籍工友因为操作不小心,手指被压破,鲜血直流。工人们当时都吓得手足无措。许明二话没说,背起这名工友,将其送到了1公里之外的卫生院包扎。两个星期后,这名工友痊愈后来上班。由于手指还有点疼痛,影响了做工速度。许明又热情地当起了 “帮手”,干完自己的活后又帮他干活,令这名工友非常感动,至今难忘这些事。

 

  从打工到融入宁波

 

  针对记者提出的 “融入宁波”的话题,许明说 “这个太深奥”,他只知道自己与厂里的宁波人、外来人相处得非常愉快,宁波工友们也没拿他当外地人看。

 

  许明说,在宁波这么多年,他亲眼看到,这座城市的博爱和友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宁波创业,良好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

 

  对于他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来说,选择了在宁波生活、创业和发展,那就表明他们的命运和宁波发展紧紧相连,因此很多人的最大愿望就是能融入这个社会,与当地人和谐相处。

 

  在许明看来,虽然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基础很薄弱,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当地人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这些都不是影响他们融入这个社会的最大障碍,只要自己坦然面对,承认差距,努力工作,真诚待人,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那么融入这个社会也就不再那么困难。记者 程鑫 卢科霞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