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星期日技师”——曾经远去的活跃身影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8-20 07:11:07

  图为高级技师们在宁波兴业电子铜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会诊”技术难题。 (记者胡建华摄)

  核心提示

  国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害本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为其他企业提供无偿或有偿的技术服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星期日工程师”曾风靡一时,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创新浪潮涌动的今天, “星期日工程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宁波,传统的“星期日工程师”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一场名为“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项难题”的技术帮扶行动中,一批“星期日技师”走进了车间、现场,为中小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破解技术难题。这种开创性的做法,无疑具有示范作用。

  1

  企业多年难解的题技师一眼找出“病因”

  中国宁波网讯 为充分发挥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今年5月28日,市总工会发起成立了市职工技术协会技师分会,116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成为首批会员。

  技师协会刚一成立,就有企业慕名前来,要求协会成员帮助解决生产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技师协会派出高级技师,为企业上门解难,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鄞州区一家铸件企业向协会求助,因为工人焊接经验不足,公司的一批新产品全部报废,损失30万元。技师周铁军给他们传授了一个小窍门。结果,工人们轻松而圆满地完成了焊接任务。

  上门解难活动一发而不可收。由市总工会组织的“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项难题”的技术帮扶行动徐徐拉开序幕。技师和高级技师们按照与企业对口的工种组成团队,利用双休日等工余时间,深入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现场,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并对一线工人进行短期的技术辅导。

  7月28日、29日,刚好是双休日。技师协会派出电器、焊接、机械加工等专业的7名高级技师和技师,兵分三路走进了象山县的10家企业,对32项难题进行集中攻关。

  技师们来到宁波万科电子有限公司,企业的技术人员向他们反映:车间里的生产设备因电磁头吸合不良,经常发生短路。来自宁波港集团北仑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电器修理技师张贤彪一眼就看出了“病因”:主要是电流过载,制作一个V字形的托架,就能解决问题。在场的一线操作工人茅塞顿开。

  而张贤彪为象山冶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解决的技术难题更是令人叫绝。该公司生产的电路板,常常因接触不良致使焊接质量难以过关,废品率较高,企业花了近万元请专家,也没找到“病因”。张贤彪到现场察看后就找出了三大“病因”:没有保持恒温;零部件刷洗不彻底;工人干活时手汗渗入到产品上。他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产品焊接后应立即用绝缘清漆进行浸泡;工人应戴着手套焊接,至于天气太热,戴不住厚手套,只须花4分钱买个指套就解决问题了。

  来自鄞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双料技师” (同时拥有车工高级技师证书、钳工技师证书)的徐斌,在机械加工方面是个行家。当他了解到,万科电子公司车间里的机床经常损坏时,马上找出了“病因”并开出了“药方”:主要是机器保养不良引起的。每天作业完了以后都要给机器加一次油,但必须把旧油去掉后,再加上新油。这位年轻的高级技师让人刮目相看。

  同样在这家企业,徐斌了解到他们与韩国人合作开发的一个产品,在试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拿起图纸就知晓了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并且断定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圆孔变形的问题。这不刚好说到了产品试制的“痛处”?生产部负责人大为惊奇。徐斌“诊断”的“病因”是刀具有问题,建议采用设置了立槽的刀具,以防变形。

  来自宁波技师学院的高级焊接技师李旭明,拥有国际焊接技师的证书。在市总工会近期组织的又一次技术帮扶行动中,他的专业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当“星期日技师”们来到位于余姚的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时,企业提出了“焊枪冷却管容易老化,往往一个月就要调换管子”的技术难题。李旭明一下子就给开出了3帖“方子”:在容易破损的地方装根弹簧,分散预应力;调整缩小装置间隙,适当减少电流;增加钨极使用寿命,减少焊接消耗。经李旭明一点拨,技术人员攻克难题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

  冒着盛夏酷暑, “星期日技师”们走进了一家又一家企业,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至今,已为20多家企业解决了50多个技术难题。

  2

  不计报酬服务企业好传统又回来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有不花一分钱就能得到技术服务的,这等好事从何来?说实话, “星期日技师”刚进企业时,一些民营企业主还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有关部门又在作秀,只不过是走走过场。但“星期日技师”的诚意却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原先的种种疑虑也很快烟消云散。

  今年的高温天气持续不断,但技师协会的专家们却似乎再也等不及了。一到双休日,由5位高级技师、2位技师组成的“星期日技师团”开着3辆私家车,就开始向象山进发。到了象山以后,顾不上旅途劳累就直奔企业帮助破解技术难题。而到了吃中饭或吃晚饭的时间,当企业热情邀请,请他们吃完饭再走的时候,技师团的成员们总是婉言谢绝,找个路边快餐店匆匆用餐以后,又一头扎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8月7日,又是一个大热天。记者随同“星期日技师团”走进了位于慈溪杭州湾新区的宁波兴业电子铜带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有4个难题急需技师们帮助破解:液压系统漏油;轧辊轴容易损坏;粗轧机表面的冷却液如何清除干净;怎样提高设备的安装技术及测量精度。

  简单了解情况以后,3位高级技师走进了偌大的冷轧车间,在温度高达近40摄氏度的设备旁细细地察看,并不时地与企业装备部的技术人员进行探讨。针对企业提出的“轧机轴承寿命短,3至4天至少要调换一次”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徐斌拿出纸和笔现场画起了图纸,形象地表明,这是因为工人安装时轧辊的垂直度没有达到一致造成的,让在场的技术人员深受启发。

  时间在飞快地流逝,难题一个个地在攻克。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了中午12点,该吃午饭了。然而,技师们拿着一叠厚厚的图纸仍然不肯放手,有关“在排油管加装节流阀,以增加内压的方法来克服液压部件的漏油”之类的话题仍在继续着……看到技师们废寝忘食的样子,公司有关负责人感动地说: “高级技师们精神真是可嘉,真的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星期日技师”无偿的技术帮扶行动,让企业主们感慨万千。他们说,不计报酬的无偿服务,原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这些技术专家却实打实地做到了,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好传统又回来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工会组织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和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部长、市职工技术协会技师分会会长沈保卫认为,工会工作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项难题”的技术帮扶行动正是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 “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号召。开展这一活动,就是要发扬工人阶级无私援助的优良传统,为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作出应有的努力。

  3

  服务企业提高自身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

  “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不少东西。”徐斌认为,现代“蓝领”要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通过技师组团共同破解企业的技术难题,不仅能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可从其他专家和先进企业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位宁波市首届最年轻的“首席工人”、机械行业的“万能扳手”,拥有“省技术能手”、 “省职工经济创新能手”等众多荣誉,具有“用普通车床把铁棒变成球,别人需要一个小时,而他只要一分钟”绝活的“高级蓝领”,永远也不会停止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他认为,目前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技术难题,只是浅表性的,对于他们这些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反过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难题都能马上解决,有些难题需要回去以后加以探索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己。所以说,这是一着“双赢”的好棋。

  “作为焊接方面的专业人才,我始终在关注着宁波焊接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出了校门进企业,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考察的机会,感到很有收获。”李旭明说。

  作为本市数得上的气泵焊接专家,原为本市一家大型国企的电焊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受市政府指派,到日本京都技能开发中心、长江株式会社专修焊接技术,几年前获得了“国际焊接技师”的称号,这在宁波是屈指可数的。在破解技术难题的同时,李旭明也不知不觉地对本市的焊接技术作了一番考察。他认为,宁波的焊接设备更新很快,也比较先进,关键在于工人的操作工艺还不够到位,材料的选配上还存在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培养一批既懂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焊接人才。

  “作为来自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的专业人员,很愿意为实力相对薄弱的小企业提供服务。当我看到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的时候,那种欣慰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张贤彪说。

  张贤彪,这位在宁波港已经当了27年机械电器维修电工的高级技师、全国交通系统的技术能手,对装卸机械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技术相当精通,他大胆合理地运用新技术,实施了一项又一项的电气设备改造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来自现代大企业、见多识广的高级技师,他的体会并不仅仅限于技术方面,而是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他认为,有的企业仅仅注重产量和企业的收益,并未在技术工人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上投入大资金,出了问题只是一味地到外面去高薪聘请人才,而聘来的人才又不一定适用于本企业。于是, “技术贫穷”也就不可避免了。

  让“星期日技师”以技术帮扶的方式,去服务企业,搭建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许是组织这次行动的实际意义之一。

  4

  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破解“技工荒”的良方

  象山西周镇,聚集着大量的塑料模具企业。来自宁波技师学院的陆昌议技师利用双休日为模具工们举办了一次免费讲座。这位原宁波水表厂的退休工人,很了解一线工人的接受方式,采用现场解答的互动方式,别开生面地为工人们上了一堂模具技术课。尽管只用了一个半小时,但效果相当不错,工人们感到很解渴。

  宁波汇龙泵业有限公司缺少电器维修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就请来学校老师,让50多名职工进行脱产培训,但收效甚微,因为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性、普及性的东西,实际操作仍未有大的起色。企业为此感到困惑。

  技师们于是给企业支招:主要是培训缺乏针对性。公司不妨派出几名生产骨干到大企业去“实习”,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上一个月,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回来后再带动其他工人,整体的操作水平也就提高了,诸如操作手法不当、加工面粗糙等问题就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如果企业有困难,技师协会可以牵线搭桥,物色1至2位技术过硬的带班师傅,强化技术工人的培训。这些“可行性方案”,让企业负责人心服口服。

  正像市总工会副主席陈德伟所说的那样: “成立技师协会,就是要将全市的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凝聚起来,通过传、帮、带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我市技工队伍的素质。”

  “宁波民营企业成长很快,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难以带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生产中遇到不少难题也无法解决。而技师协会目前拥有近120名‘高级蓝领’,其中不乏市首席工人、各类技能大赛的佼佼者,操作经验丰富,无疑是一线操作工人最好的老师,这些人才优势我们应该利用。”作为技术帮扶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技师协会秘书长周维杰体会更加深刻。

  是的,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不失为破解“技工荒”的一帖良方。据市劳动保障部门统计,自1994年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我市已有6205人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39人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这还不包括那些经行业、省部级鉴定考核后获得的技师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如果把这些高技能人才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我市技术工人的队伍将会迅速发展壮大。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