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前天,在镇海蛟川街道棉丰社区打工的江苏外来务工人员季飞在4个月前有了“新棉丰人”党支部副书记职务之后,又有了新头衔———蛟川街道棉丰社区工作站副站长。记者了解到,镇海还有21名外来务工人员和季飞一样,被录用为农村社区工作者。
棉丰社区本地居民仅1506人,租住的外来人口却有1.2万人。今年4月,蛟川街道开始尝试让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专职社区工作者。4月23日,在棉丰社区组建了镇海第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党支部,又称“新棉丰人”党支部。经过组织程序,季飞担任了该党支部副书记。几乎在同时,季飞又通过考试,成了棉丰社区、也是镇海区第一个由外来务工人员转变的社区工作者,主要负责“新棉丰人”党支部的党务工作。前天,他又被任命为棉丰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季飞和我们身份相近,经历相似,思想相通。他解决我们与本地人之间的纠纷,我们信得过。”来自安徽阜阳的外来务工人员王庆山动情地说。
据蛟川街道组织委员朱志远介绍,以前镇海招收社区工作者的第一要求就是应聘者是镇海户口,这次,镇海区允许蛟川街道外来人口多的社区(村)可以招收一名外来党员成为社区工作者。如今,全街道6个外来人口多的社区(村)已各有一名外来社区工作者。镇海区也推广了蛟川街道的经验,全区已有22名外来党员成为了22个社区(村)的社区工作者。“现在,他们成了专职社区工作者,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中。”朱志远说。
记者了解到,三个月过去了,蛟川街道6个外来社区工作者给各社区(村)的外来人口管理带来了很大生机。自季飞上任以来,到“新棉丰人”党支部报到的外来党员从最初成立时的17名增加到了现在的31名,而且组织活动也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中官路村自外来务工人员韦高当上社区工作者以来,村里好几起纠纷都由他和平化解了。
对此,镇海区区委书记郭华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镇海有20万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将这些人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必将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作用;同时,将素质好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一定程序变成社区工作者,有利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专门研究社区管理的刘建军教授也认为,如何使流动人口与其新的生活、工作空间融为一体,乃是探索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镇海外来务工人员成为社区工作者,正是顺应这一要求的体现,这一制度性安排超越了地域差异,超越了身份差异,为基层共同体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记者杨静雅王新杰实习生徐潇尹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