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令农户喜忧急转
中国宁波网讯 今年宁海对虾产量大幅提高,价格却大跌30%以上,渔民只能保本;去年全市绿花菜每株价格最低不到0.4元,菜农欲哭无泪;近几年,鄞州贝母、奉化和宁海的鲈鱼、镇海和北仑的獭兔均出现价格大涨大跌的状况……在这一场场风云突变中,广大农户常常喜忧急转,由此带来的是对种植养殖产业的损害。
价格变化受市场供应量的影响。市场供应量为何出现大幅增减状况?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十大主导产品和四个产业带,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但我市人均耕地只有0.5亩,1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还不到百万亩,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小生产状况,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最大“瓶颈”。分散的农户在市场条件下进行分散的市场决策,加上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集中上市,不耐储存,因此其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导致农户种植养殖面积的急剧扩大或减少。
对这几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分析可以看出,价格上涨后,农户收益固然增加,但加工企业会转向外地寻求原料,形成挤兑效应;同时,价格的上涨会刺激农户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为来年市场运行埋下隐患,极容易造成产业损害。农民呼唤价格预警
“早知道今年形势不好,我不会扩量增产。”广大农户道出对价格预警的期盼。
当前,全球农业生产已从过去的产中科学化向产前信息化、产后市场化过渡,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均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产品生产及价格行情预测系统。
农产品价格预警,就是对农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出口和市场行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实施先兆预警,让农产品生产建立在对市场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而保持市场供需的相对平衡,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态势。它不同于原有的农业信息工作,也不是凭经验的预测。预警需要整合原有的信息渠道,建立新的预警指标体系,还要有专门的分析专家队伍。
价格预警需集纳各方力量
建立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有两个问题,一是谁来运作,二是如何运作。
专家坦言,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户本身没有接受瞬间价格信号的能力,必须有一个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发布。这个平台单靠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中任何一方力量均会遇到“瓶颈”。眼下当务之急是政府、协会、各主产区如何形成合力,在建立全面的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建立行业和产业链的联动机制。
事实上,我市已经具备一定条件:有关部门有专人统计各类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具备建立预警机制的流程基础;全市拥有近1300家年产值上百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了解农产品的供求形势;479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23万农户,在信息发布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上有着强势作用……
预警机制在运作时可以分为产前和产中。产前,就是在生产前预测市场走向,建议农民掌握适合的种植养殖面,及时作出调整;产中,就是预测出全市面积和国内同类品种的产量和销售局面,将市场警报及时告知农民,提早介入市场,尽量消解可能出现的卖难苗头。
农产品价格预警实施难度固然很大,但势在必行,因为广大农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