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108名中考"高分生"读了职高>引起关注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8-31 13:52:05

  图:职高生们在学习技术。 (张峰摄)

  中国宁波网讯 本周二本报报道了《108名中考“高分生”读了职高》的消息后,引起读者关注。有读者来电表示,一些家长的习惯想法是,职高只是孩子考不上普高后一种“混日子”的权宜之计,那么,宁海这么多职高生毕业后为什么会选择自主创业,还搞出了名堂呢?宁海5所职高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材料显示,当地职高生参与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了11%,其中有7%的学生自己当上了老板。宁海职教中心95(四)班58名学生,竟然走出了34个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其中有10家企业销售额已经达到500万元以上。有人称他们为“宁海制造”的职高生。

  一个职高校长的“纠正实验”

  宁海被誉为中国模具之乡、文具之乡、灯具之乡、五金工具之乡。宁海职教中心“对症下药”,已形成以机械专业为龙头,计算机、经贸、服务等为辅的四大类专业群十多个专业的教学体系,连续多年就业率达100%。

  “有好大一部分职高生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不好,长期受老师冷落,令家长失望,被同学瞧不起,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敏感,心理很脆弱,一旦遇到事情,他们的反应也更为激烈。我们学校创办之初,校园内打架、斗殴事件比普通高中要多,这也是职高给人印象较差的原因。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观点进行纠正。”宁海职教中心校长盛高成对记者说。

  盛高成的“纠正实验”颇有成效。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当班主任时,遇到过一个学生,在校时三天两头闯祸。但后来这名学生去了部队,一年后,再回到学校时,他惊喜地发现这名学生通过部队的磨砺,进步真是太大了。这让盛高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引进军事化管理。1991年,该校创办成全国首家后备军人学校。10多年来,这一管理模式一直延续,该校校风在宁海市民中一直有很好的口碑。

  “在职校读书时,学校对我们的艰苦磨练,成了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宁海职教中心94级汽车驾驶和修理专业五班毕业生胡红波,现在已是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企业老总。他说,当年,他从职校毕业后先后在多家企业打工,东奔西走不知吃了多少苦。6年前,他利用自家的3间简陋平屋,自己设计、安装车床等机械设备,生产手刹车总成产品,并背着沉重的产品走南闯北上门推销,现在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 “当年,学校为了锻炼学生意志,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让我们趴在地上瞄靶,大热天让我们进车间里操作机床,现在想想,还真锻炼人。”胡红波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学校创业园“孵出”小老板

  “职业高中设立学生创业园,吸引往届毕业生来校创业,一年多时间就‘孵’出了五家企业,还带出了近百名有志创业的职高生。”宁海教育局局长林志来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做法。学生自主创业,往往会遇到缺资金、少人力、没设备的困难。前年,宁海职教中心利用原有的教学设备,尝试设立学生创业园,助推学生自主创业。

  该校96届毕业生王冰锋,毕业后办了个塑料件制作小厂,创业初始,资金周转困难,业务得不到发展,学校得知后,把他引到学校“创业园”,让他利用学校的车工车间开展生产,还派专业教师帮他共同研讨技术难题,解决困难。过了不久,王冰锋“翅膀硬了”,在宁海模具城成立了宁海光速模塑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创业之路。

  也是从学校创业园区成功“孵化”出来的的骆爱君,目前已是苏州汇众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年产值上千万。他在创业初期,也是困难重重。骆爱君深有感触地说: “当初要不是学校出面扶我一把,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企业支撑下去。”

  毕业生回母校创业园办厂,不仅自身受益,还带动了学弟学妹的创业热情。已经在创业园里跟学了一年的职校生邬翔飞对记者说: “在师兄的小加工厂里,我不仅可以学习技术,还可以跟着他们联系业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学长身上的创业精神。”

  现在由宁海县政府投资1600万元、建筑面积6225平方米的“中职学校创业园”新大楼已落成,有6家由职高生创办的企业已签署了入驻协议。

  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表示,虽然在现行的教育成果测定标准上,并没有学校培养出多少创业者的评价条目,但事实上,自主创业者不但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创业者的多少,理应成为评估一所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 (记者王景波朱志莹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