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王量迪象山记者站徐颖峰孙建军吴丹红)这几天,沉寂了近三个月的石浦渔港又忙碌起来。如今,每艘渔船的出海行头中,都有一摞崭新的塑料袋,渔民称它是“环保袋”,为的是把出海期间的船上垃圾带回岸上处理。
“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是千百年来渔民作业习惯的一大进步。”象山带头船老大林永法告诉记者,一届又一届的开渔节,使象山人“人海共荣”的海洋环保理念不断增强。去年,象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与此相伴随的是,该县海洋环境不断改善,渔业资源出现恢复性增长。
在1998年的首届中国开渔节上,象山渔民率先发出保护海洋的强烈呼吁,并向国家提出延长东海休渔期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之后,象山渔民又发起了“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寻找净海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如今,象山渔民的“蓝保”行动,不仅影响了国内沿海渔区,而且在太平洋濒海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2006年,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批准在象山设立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青年志愿者行动基地。
“为了让子孙后代也有鱼可捕,必须高举绿色GDP这根‘指挥棒’,一定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统筹构筑发展新优势!”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这样说。象山引导渔民在产业升级中创新业,退捕从事“养”(海水养殖)、“运”(海上运输)、“加”(水产加工),逐步完成了从赶小海(单一捕捞)到赶大海(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转变。近年来,象山渔民共拆解渔船481艘,大马力渔船减少了200多艘,先后有1800多名渔民另谋他业。
按照科学统筹构筑发展新优势的要求,象山还依托其独特的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3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5%和46.1%。同时,象山餐饮业快速发展,去年餐饮业的营业额超过16亿元。
象山还积极构建海陆一体的经济发展平台。随着大唐乌沙山电厂、中油重工、太平洋重工等一批临港大项目的成功落户,船舶制造、临港装备、新型能源等临港工业发展迅速,象山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环杭州湾产业带象山产业区、石浦水产品加工区、西周临港生态工业区、石浦港船舶制造基地等五大滨海工业基地初步形成,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拉动全县经济腾飞的主引擎。目前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35%。铜瓦门、蜊门港、三门口等一批跨海大桥的相继建成,让6万多海岛居民摆脱了海岛地理位置的束缚,使城乡发展得以协调推进。
科学统筹推动象山实现新跨越,GDP中“绿色”含量逐年攀升。去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5.5%。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0.9亿元,同比增长17%。城乡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递增。而与此同时,污染海域面积逐年减小,渔业资源则开始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