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城乡交融、半农半城的新区域,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宁波市镇海区棉丰村通过老村庄新社区“对接”,成功探索了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途径。
半城市化地带的管理难题
棉丰村地处镇海西郊,毗邻镇海炼化、石化三公司等多家大工程单位。村党委书记胡茂钿说,村里有农村户籍人口1505人,而居住在本村的大企业大工程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有1万多人,是本村人口的7倍多。他说,由于征地招工等多种原因,村居住人员非常复杂,除大量外来人口外,本地户籍的许多家庭成员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有的男人进厂务工,女的下地干活。这种特殊的居民结构,带来了社会治安、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难题。
为此镇海提出了“三加三加一”对策。所谓“三加三”就是在原来的村党委、村委会和合作社的基础上,相对应地新建3个组织,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以外来人口党员为主,建立党支部;二是以外来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主旨,建立管理委员会;三是由棉丰村辖区29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共建理事会。最后一个“加一”,就是区和街道将政府管理职能延伸,在棉丰村建立社区工作站。
外来人不再有“两张皮”感觉
以前外来人员在棉丰村居住,有“两张皮”感觉,以为自己是外来户,人生地不熟,就靠老乡抱团,互相照应,有时矛盾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聚众斗殴。胡茂钿说,建立新的党支部和管委会后,外来人员觉得有了依靠。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季飞,今年44岁,在棉丰村打工已有14年,为人正派公道,在群众中有威信,经群众推选和组织任命,担任了棉丰村新棉丰人党支部副书记和新棉丰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他说,由于身份和文化的差异,以前外来人员在村里发生纠纷,当地村干部做工作比较困难,现在有了新棉丰人的组织,遇到类似情况便于沟通。
网格化“三合一”村庄成社区
“在农村设立社区工作站,也就是将城市公共社会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和转移。”镇海区民政局局长洪裕军说,我们以居住人口每800至1000人为一个单元,将棉丰社区工作站划分为12个片区,每个片区落实一名社区工作者,工资报酬和办公费用由财政部门承担,不增加村里负担。洪裕军说,以前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在农村也按一定比例配备专管员,但各司其职,力量分散,现在我们将这些功能合而为一,以片区为基点,实行网格化管理。(据《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记者郑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