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春鸣江东记者站陈伟奋实习生孙 维
东胜街道保洁中心总经理董雅琴这两天忙的事情有些特别:中秋节快到了,她要尽快把采购的月饼发到员工手中。但董雅琴并不觉得这些事情有什么特别,“公司的400多位员工几乎都是外来工,在外面打工多不容易啊,我们不关心他们,还有谁来关心呢?”
“我们舍不得再走了”
说这话的是保洁中心的四位保洁员。去年,听一位老乡说,另外有一家保洁公司正在招人,工资更高,四位保洁员动了心。听了几位员工准备跳槽的想法后,董雅琴说:“你们去吧,好好干。如果不好就回来,中心随时欢迎你们。”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这四位保洁员就陆续回来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带来了另外五位老乡。原来,新公司虽然工资略高些,但其他各方面的待遇远远比不上,四位保洁员没干几天就动了回来的念头。“不比不知道,真的还是咱们公司好,我们舍不得再走了。”
东胜街道保洁中心员工工资在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而且那里的员工还有更多的特殊待遇。每天中午,家政部门管理人员在中心烧好饭,员工一回来,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四川籍员工喜欢喝粥,管理人员就另外烧一大锅粥。高温时节,保洁中心还会准备好绿豆汤,为在外辛苦的员工解暑气。在员工集中开展保洁家政工作的每一个菜市场、社区,公司会放置一个药箱,备有创可贴、藿香正气丸等常用药。一线员工每人发4至6套制服,最多两年就全部免费更换。
“刚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连吸尘器都不会用。后来,保洁培训、家政服务培训、商务礼仪培训,公司出钱让我通过培训考试拿到了好几个上岗证。现在,我有了一技之长,就算自谋职业也不怕了。”保洁员雍秀春深有感触地说。保洁中心绝大部分员工文化层次低,为了提高员工生存技能,中心组织了学历继续教育、员工技能、商务礼仪、职称培训等多项免费培训,每年用于外来工培训的开支有七八万元。
为了激励员工,中心还建立了每周明星员工、每月标杆员工、每年先进个人的奖励制度,获评的员工能获得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的奖金。
“能报销医药费,我感觉很温暖”
2004年3月的一个午后,保洁员任春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握着中心领导的手说出了这句肺腑之言。就在前一天,因为贫血,正在宁波卷烟厂从事办公室保洁的任春梅忽然晕倒了。后来的待遇着实让任春梅感动:中心领导每天来看望她,还给她带来各种营养品。休息一星期,医药费中心全部报销。从那以后,中心出台了一项新制度:每年为公司全体员工安排一次免费体检。
对外来工来说,住宿是个很头痛的大问题。保洁中心有个政策,如果夫妻俩是双职工,中心将免费解决住宿,员工只需支付日常的水电费。据统计,目前在中心上班的外来工夫妻不下40对。
对外来工的生活,东胜保洁中心有一条“平时谈、难时帮、病时探、节时访、定期奖”的规章制度。
去年,楼道保洁员小陈腰椎间盘突出,开刀住院的费用需要4万多元,小陈犯了难。知道小陈的难处后,中心发动街道、员工以及社区居民一起捐了16000多元,为小陈解决了部分医疗费。如今,小陈已恢复健康,重新上岗,中心给她换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
今年3月,中心还发起成立了阳光基金,管理人员每月捐5元,并发动员工每月捐1元,专门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员工。迄今,阳光基金已经资助了3位外来员工的医疗费用。
“过年不回家,我们全家都在宁波”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印象最深刻,我们公司的员工自己表演节目,大家都笑成一团。区领导、总工会领导还来慰问我们,给我们颁奖、拜年,看我们的演出。我们很有荣誉感,感觉比在老家过年还开心。”已在中心干了五个年头的保洁组长王瑞坤这样说。
来自安徽颍上县的老王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说起原因,老王笑呵呵地说:“过年不用回家,我们全家在宁波呢。”老王夫妇俩都是公司的元老级员工了。2004年,老王准备把两个儿子接到宁波来上学,可是复杂的转学手续让他无从下手。公司工会主席知道后,马上帮老王联系了明楼外来工爱心学校,老王的小儿子顺利入了学。可是由于教学基础有差异,大儿子无法适应宁波的高中教育,就业又无一技之长,怎么办?中心领导了解实情后,决定干脆把他招进公司,从头学起。如今,他已经成为保洁中心负责有害生物防治的一名技术组长,还评上了明星员工。老王举家南迁的队伍还在继续扩大,姐姐、姐夫均在老王的宣传下进了东胜保洁中心,三个外甥也成了新宁波人。在公司,像老王这样主动介绍自己的亲友来上班的不在少数。
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而且关心员工的子女,东胜保洁中心的这个实际举动帮助外来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员工子女考上大学,中心发放奖金以示鼓励;员工子女需要转学,中心专人负责联系、代办手续。
温暖留住了外来员工的心。公司成立五年来,外来员工从30多名扩充到400多名,期间转投其他企业的寥寥无几。一家家政公司想出更高的薪水挖保洁员雍秀春,但她拒绝了:“我是公司培养出来的,公司正需要人,我不能走。”任春梅的话代表了中心众多外来工的心声:“宁波人待我们就像一家人。公司不让我们走,我们是不会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