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大学生村医"计划吸引大学生农村就业
稿源: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2007-09-18 10:17:04

  王薇:我们就是“赤脚医生”

  大学生村医档案

  村医王薇

  28岁

  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

  现坐诊于宁波江北区慈城枫湾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下午时分是农村一天中最闲的时分,卫生站里没什么病人,王薇看了看手里的病历卡,低低地嘱咐了身边的护士徐萍几句,笑着朝输液室里的两个病人打了个招呼,迎着记者伸出了手,“你好,我是这里的医生王薇。”

  和刘都祥不同,王薇是土生土长的宁波姑娘。这个面容俏丽的年轻女孩子有着活泼的性格,在她工作的枫湾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永远不会缺少欢声笑语。“作为基层医生,最重要的是要给病人一个宽松、平和的就诊环境,能够把常见病、多发病处理好,以及对常见急症做出正确的转院前处理。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28岁的王薇谦和、朴实,如乡间拂面而来的和煦微风。

  很难相信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女孩子会选择来相对偏僻的乡村做一名驻村医生。“我家在镇海,2003年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这几年一直在镇海区的一家医院工作。”说话间,王薇抬起脸,朝陪记者一起来的顶头上司,慈城医院副院长倪智杰笑了笑,“其实老实说,来这里当村医,是有着个人前途的考虑的,政府很重视农村医疗这方面的发展,又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惠的条件,我就是看重了未来的发展才决定来这里工作的。”

  枫湾家园的住户比较少,年纪又普遍比较大,王薇针对社区的情况,拟订了明确的工作计划,用几个月的时间对辖区里的村民进行上门走访,了解健康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备为村民建立系统的疾病档案,便于科学管理。

  同时,她又自己动手,利用宣传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计划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村民的健康保障意识。“要是在当年,我们就是‘赤脚医生’,不但给人看病,农忙时还要干活,跟村里人没什么两样,现在虽然我们不赤脚了,但是也要让村里人觉得我们和他们没什么两样,都是一家人。”不忙的时候,王薇喜欢在村里到处走走,和村民们拉拉家常,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一员。

  早上5点半,王薇就要从镇海的家出发来卫生站坐班,下午5点回家,到了镇海一般都要七、八点钟了。领药品,做账目都要两个人自己做,一开始是挺累了,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个老人家,挂点滴的时候觉得有点疼,我把点滴调慢了点。”说话间,王薇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这里村民的平均收入很低。如果去镇上医院看,一个感冒得几十甚至上百元,我们这里尽量少收钱,一般不超过五十元。”

  既是奉献又是出路

  “你们最需要什么?”拿这问题问10个农民,有八九个会回答:“大学生。”在记者采访过的农村,老百姓把大学生村医比作“能人”。“能人”们使农民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实惠。农民希望自己的村里多有几个大学生村医,而政府则希望“村村有大学生村医”。

  宁波市江北区卫生局局长马海国说,江北区大部分是农村,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不健全、医疗保障能力薄弱、现有服务模式陈旧、基层卫技人员技能不高,实施“大学生村医”行动计划,就是为了让村民能够就近、放心地看病。

  据了解,大学生村医的收入由区、镇两级财政提供,每年可以达到5万元左右,有的村还提供水电、房租等补贴。如此丰厚的条件,使得在不少年轻大学生眼里,当村医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在大医院里工作。慈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史其良时说:“村医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命健康,过去我们也想招聘大学生村医,但因为待遇低,吸引不了人才。现在政府提供了各种优惠条件,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愿意到村里为农民服务。”

  在江北区推出的“大学生村医”计划中,首批报名参加的人数就达60多名。在江北区首批报名参加“村医计划”的60多名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想到农村锻炼自己的能力;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就业压力大的考虑……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策吸引他们到农村去。农村人怕生病,而城里人怕失业。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由于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怎样实现成功就业成了当前敏感的话题。

  刘都祥、王薇他们的成功,不仅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答案,而且为改善基层就医现状展示了乐观的前景。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