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文字作品:让真情在和谐社会永驻
稿源:  | 2007-09-20 18:15:52

  作者 郑 潇

  8月31日15点30分,张莲花经过在北京市两个多月的治疗和观察,今天带着生活的希望和幸福的微笑平安回到博爱家乡。被誉为“中国首例亲情、非血缘活体无偿捐献肝脏移植手术”无偿捐献者的王秋霞手举鲜花献给张莲花时,她禁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双膝跪下,向王秋霞深深地磕头致谢,长时间跪地不起。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记录了她们在武警总医院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段为拯救生命在和谐社会里所讲述的亲情、真情和爱心的动人故事。

  生命诚可贵 真情价更高

  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对于43岁的张莲花,上天却赐予了她第二次生命。

  2007年5月,河南省博爱县月山镇文化干部张莲花身患晚期肝硬化,这对于正处于一个女人风华正茂的黄金年华,一种对生命希望的无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莲花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她为了有一线生的希望,在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积极推荐下,张莲花转院到北京市武警总医院,每天躺在病床上急切的等待,等待着肝源,等待着生命希望的曙光。

  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国家鼓励和宣传志愿者捐献器官,期望越来越多地看到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间的亲情、真情和爱心的传递。

  在武警总医院肝脏移植研究所,像张莲花这样急需做肝移植手术等待肝源的病人,常年维持在200多名左右。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国际肝脏移植协会医师会员臧运金说:“活体肝移植手术是人体器官移植中最难、风险最高的手术,肝脏上密布着很多细小的血管,任何手术失败有可能失去两条性命。现在由于人们对器官移植理解不够,器官捐献甚少,在医院的病人往往找不到肝源失去了治疗机会而去死,或者等来肝源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从我国医学界来看,大约只有百分之一的病人完成了移植手术。”

  一个家庭,去用一个健康人的肝脏来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这是一个无奈之举;一个家庭之外的健康人,无偿用自己鲜活的肝脏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才是伟大的壮举。当张莲花34岁的兄弟媳妇王秋霞知道不幸的消息后,自身一人来到北京,义无返顾地坚决表示捐献自己的60%肝脏,她流着泪说:“我下岗后,是大姑姐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我一定要拯救她的生命,报答她的恩情。”

  真心换真心 真情换真情

  1973年出生的王秋霞家住清化镇三街,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与父母亲和弟弟一起生活,其乐融融。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病逝。为了家庭生活,她和母亲成为家里的支柱,开始了为生计而奔波,做起了小生意。1994年,21岁的王秋霞嫁到本街,成了张峦的媳妇。

  张峦家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由于王秋霞的丈夫排行最小,和父母亲在一起过日子。这个家庭和睦,被人们称为三街的“五好家庭”。

  王秋霞在外是个女强人,在家则是一个好儿媳。在清化镇三街,街坊邻居有了什么麻烦,只要找到王秋霞,她都会尽己所能给予帮助。对于自己的公公婆婆,王秋霞照顾得无微不至;街坊邻居都说:“张家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1998年6月,由于博爱县粮食系统不景气,王秋霞从县粮食局针剂车间下岗。当时,王秋霞下岗回家后十分悲观,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时候,丈夫的姐姐张莲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帮助王秋霞度过难关。

  在大姑姐张莲花的资金鼎立帮助下,性格刚强的王秋霞重新激起生活的浪花。她一边照顾全家人的生活,一边经营起了一家洗车行。由于服务周到,待人客气,她的生意一直不错。随后,王秋霞又在博爱县开起了服装店、健身中心。对于已经出嫁22年的大姑姐张莲花,王秋霞更是与她相处得同亲姐妹一样,无话不谈。

  记得有一年,由于王秋霞的生意经营不善,导致门店面临破产。在这个时候,张莲花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全部积蓄借给了她,使她重新走出了困境。

  生命诠释爱心 捐肝震撼京城

  2007年7月4日上午十点,王秋霞参加了武警总医院组织的专家、教授召开的器官移植伦理会。我国肝脏移植手术奠基人、著名肝脏移植专家、武警总医院肝脏移植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沈中阳严肃地告诉王秋霞:“肝脏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脏器,但也是最脆弱的器官。尤其活体器官移植关系到一个健康人和一个病人的安危,手术风险也随之增加几倍。做肝脏器官移植手术一般有20多种生命危险,捐献者需要很大的胆量和勇气。”王秋霞听后点点头,毫不犹豫的在自愿捐献器官声明书上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经过四天的准备工作,王秋霞顺利通过了生理检查和伦理审查,手术终于开始。王秋霞先被推进手术室,她的60%的肝脏被医生精确摘下,立即送到另一间手术室里。医生迅速把这颗珍贵的肝脏植入张莲花的体内。数秒后,张莲花的血液进入王秋霞捐献的肝脏内,很快活跃起来。王秋霞自己铺就的这条爱心路上,洒满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亲人们伤心欲绝的泪水。

  7月10日凌晨5点40分,主治医生沈中阳兴奋地从手术室里走出来,告诉在外等待的亲属:“经过17个小时多的手术,该手术非常成功!王秋霞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真情,什么叫爱心,什么叫无私,什么叫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在这一刻,王秋霞的名字载入了我国器官移植无偿捐献的史册中,这是多么无尚光荣。她的这次义举震撼了北京城,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中原,感动了家乡人。

  回忆着17个小时多的手术时间里,王秋霞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好似自己在长长的黑夜里在空中梦游。

  武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博士后李威说:“像王秋霞、张莲花这种情况的无偿捐献手术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仅这一例。”

  这次手术在医学界引起很大的震动,王秋霞被医学界称为中国首例亲情、非血缘活体无偿捐献肝脏移植手术无偿捐献者。受王秋霞义举的影响,30多位病人家属和亲戚要求捐献肝脏,他们纷纷在自愿捐献器官声明书上签上了字。

  在北京市工作的河南籍人士听到王秋霞割肝救治大姑姐的消息后,他们派出5名代表,到武警总医院看望慰问王秋霞,将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劳丁的外甥女、著名画家小琴的书画作品《喜鹊的报答》赠给她,为王秋霞的义举而骄傲。

  传递人间真情 彰显巾帼英雄

  8月11日,王秋霞经过一个月的休养就要出院了。此时此刻,张莲花将王秋霞拥抱在一起,两个女子泪流满面。王秋霞看着大姑姐日益健康起来的身体,擦掉眼泪安慰起来。当王秋霞即将登上回家的汽车时,她急忙从包里取出3万元递给张莲花,“莲花姐姐,你在这里还需要治疗,我决定将各界人士捐给我的2万多元和1万元借款捐给姐姐,希望姐姐早日康复!”

  看着王秋霞远去的身影,张莲花心潮澎拜,心中默默地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8月24日,在博爱县三街居民小区,找到了已经出院回家的王秋霞。通过谈话,了解到她现在身体还十分虚弱,左胳膊和左手神经麻木,肝脏部位感觉在生长,不时出现腹部疼痛。当她提起将自己的60%肝脏无偿捐献给丈夫的姐姐张莲花时,非常自豪。她说:“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他们打电话或者登门说,认为我不值,把自己的肝脏都捐了,还把社会的2万元捐款和自己的1万元借款都捐了,是不是太傻了。我想金钱有价,人间真情无价,人活一世,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让真情在和谐社会永驻”说着说着,王秋霞哽咽起来,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当问起1万元借款是怎么回事,她说出了不想说的小秘密。原来,她从朋友那里借来1万元,准备投在生意上。当她看到大姑姐在医院已经花去30多万元,决定将2万元捐款和1万元借款捐给大姑姐,以解燃眉之急。

  王秋霞割肝救治大姑姐的事迹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新网等一百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刊登后,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家乡人。在博爱县的大街小巷,人们相互转告,传诵着这位下岗女工的故事。博爱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文件,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向王秋霞同志学习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树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县委书记马明仁激动地说:“王秋霞的事迹非常感人,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大力宣传,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王秋霞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学习王秋霞充满爱心、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王秋霞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

  8月27日,武警总医院组织专家、教授、医生和护士共同学习了报纸、网络媒体刊登的王秋霞先进事迹。移植医生臧运金表示,作为一名专业从事肝脏移植的临床及研究工作的医生,应该好好向王秋霞学习,学习她舍己救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用她的精神来拯救更多的肝病患者,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有一种情怀,淡如轻烟,却能散发出暖人的温馨。

  有一种感动,默无声息,却能印证出人间的真情。

  在这里,衷心地祝愿天下人合家欢乐,其乐融融,人人生活在充满着爱的和谐社会里......(郑潇)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