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人才引进的主体不是政府,而应当是企业本身;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随时掌握国内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推进自主创新,可以大胆地向国际知名院所“借脑”……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咨询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2位“重量级”院士齐聚一堂,纷纷为宁波推进自主创新“把脉”。
中国科学院颜鸣皋院士认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研究开发,而且在技术创新活动和创造创新成果的应用中也要成为主体。他认为,要全面提升一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仅仅针对一些大企业、名企业是不够的,还应考虑一下众多的中小企业,可以在科技园区建立一些科技测试中心,建立一些平台或者是一些比较先进的装备为中小企业服务,使新的成果也能尽早应用到中小企业中。
中国工程院朱高峰院士建议,地方政府在对企业的考核里面,除了考虑销售收入和利润外,还要增加两个指标:一是研发投入,二是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有多少,说明企业现在发展得怎么样;研发投入有多少,说明企业将来发展得怎么样。只有这两个指标增加了,才能说明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宁波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宁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很少,获得的国家重大科技奖励很少。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认为,宁波可以走一条开放、联合的路子,通过建立一个科技情报机构,达到利用国家智力、人才资源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目的。
中国工程院徐志磊院士认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其强大的后劲就是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力量来自哪里?那就是人才。他说,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是物力资本的2倍以上;上海的人力资本投入也在逐年提高,其目标是上海全社会的人才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所以,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要从物力资本转到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转移上,重点是三类人才,即:高层次的科研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他还认为,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中,都要有一个梯队,从短期、中期、长期的三种目标来考虑。同时,在人才结构队伍中,也要注意“城乡一体化”,逐步把中心城市的人才优势扩展到郊区、县(市)区去,由点到面,逐步在全区域范围提高创新人才的布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