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养犬”系列报道
这几天,本报“规范养犬”系列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不少读者打来热线电话反映狗患。记者经过走访核实发现,读者来电反映的违章养犬大多是一些老小区和城乡接合部,居民养犬主要是为了消遣或看家护院,又因为经济原因或没有时间迟迟未上狗牌,影响了他人的生活。拦路狗吓哭过往小孩
从江东凤凰新村去往黄鹂新村要经过一个铁路桥涵洞通道,附近有很多小孩子要去黄鹂小学、黄鹂幼儿园等学校上学。据家住江东凤凰新村的李先生反映,他经常看到几条无人看管的大狗在涵洞通道附近游荡,经常发生狗追人的情况。昨天中午10点半左右,记者来到铁路桥涵洞边时,看到一个披着红雨衣的小女孩一直站在那个涵洞通道不远处,眼里还噙着泪水。原来有一条大黄狗蹲在洞口躲雨,一见有人过去便站起来叫,小女孩吓得不敢走了。记者只能向旁边一名中年男子求助,让他把那条狗赶走了,小女孩这才放心地通过涵洞。这名中年男子对记者说,附近的狗几乎都没有上牌,虽然没看到咬人,但已明显影响到过往的行人了,特别是那些小孩子。觉得办证是花“冤枉钱”
在附近居民的带领下,记者后来找到了大黄狗的主人汪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安徽来宁波打工的,养条狗是为了看家护院,也让家里更“热闹”些。平时都是在外面放养,也没出过事。说起狗牌,他的情绪似乎有点激动:“你知道领一只狗牌需要多少钱?第一年600元。以后每年都要缴300元,我们花这个冤枉钱干什么?”
记者了解到,根据《宁波市限制养犬规定》,居民养犬需要向当地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携犬到所在地畜牧兽医部门对犬进行健康检查,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领取《犬类免疫证》,再向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养犬者必须缴纳登记费和年度注册费。一般每条犬第一年登记费为600元,以后每年度注册费为300元。小区狗影响邻居生活
前天,家住尹江岸小区的徐女士向本报反映,小区里很多居民养犬严重影响了别人的生活。每天早上,她都要拿着扫帚在家门口和楼道口打扫狗屎。到了晚上,一条狗叫了,很多狗就开始回应,让人无法休息。徐女士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一直也没人管。
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个养犬户,其所居住的楼下果然有两条散放的棕黄色狗一前一后倚靠在门外,眼睛紧盯着经过它们身边的行人。居民告诉记者,屋里面还养着几条狗。 “有人在吗?”记者向昏暗的屋里喊了几声,无人应答,却引来了两条狗的警惕,狂叫了起来。旁边的居民告诉记者,养犬的是一位独居老人,平时性格很孤僻。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多次上门进行过劝导和协调,派出所的人也多次介入,但总是治标不治本,狗抓走了,他又会到别的地方找来再养。养犬“钉子户”需要沟通
记者发现,无证养犬多分布在江东徐戎新村、灵桥小区、黄鹂新村、海曙尹江岸社区、新街社区等老小区和藕池新村、中兴南路、宝善路附近等城乡接合部。而无证狗的主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老人和一些低收入群体。
本报9月16日刊登了《3条狗2只猫,老人视如命根》一文后,很多市民打来电话,纷纷表示愿意帮助崔老太戒除“狗瘾”。鼓楼附近有一家宠物医院的陈医生说,她愿意提供免费治疗。但老太似乎非常排斥,记者去了崔老太家两次,不过两次敲门都没有人开门,只听见屋里的狗不停地叫唤。邻居们说,老太明明在屋里,可能知道是狗的事,所以故意不开门。最近派出所和居委会又来过几次,老太也不肯开门。
市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禹海航告诉记者,那些固执地违章养犬的独居老人多多少少是出于心里的孤独感,有些老人因为养犬被邻居孤立,更显得孤独,又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变本加厉。很多老年人年纪大了,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下降,对社会功德和法律意识淡泊,所以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这也需要亲朋好友与其好好沟通,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做检查。
记者樊卓婧见习记者林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