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对社会经济城市的发展作用有多大?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今天世界财富的64%依赖于人力资本。另一项相关课题也发现,以人才资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无形资源对组织价值创造的贡献率由10年前的15%提升至85%。
去年底宁波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53.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约39万人,分别是五年前的1.64倍和1.53倍。人才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给宁波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刻。如何为宁波腾飞开发出更多更优的人才呢?环境是基础,效能是关键。前天,参加中国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引发人才磁场的共振效应。
培植吸收人才的磁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何培育聚集人才的磁场呢?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周家伦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必须引进与培养并举。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中低人才数量比例大约是136,人才比例与产业结构能够很好地匹配。宁波要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需要相当数量的顶级人才,要面向全球吸纳。美国在高薪聘才同时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外国就地取材为海外跨国公司服务;成立各类研究中心,产学研相结合,形成通过实践和自主创新历练人才的培养通道。新加坡政府设立技能发展基金对专业员工提供培训,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占员工薪酬的4%。
其次,要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弹丸之地的香港有150家人才服务机构,从事公司高级精英“猎头”。同时香港培养训练局主要职责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训练有素的人才。另外还有相关部门为人才就业服务。德国从联邦到州、市区都设立了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其中的国际人才调配中心是全国人才的中枢,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的人才服务。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侧重公益性公共服务;二是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多样化多层次、打造人才市场发展竞争格局。
其三,以全球化思维开展人文关怀。形成公开、透明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没有门槛的人才准入制度,建立人才流动软性机制。鼓励国内外各类高层人才以各种形式服务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周家伦特别提及包容尊重的氛围。在新加坡科研人员中一半是外国公民,高等院校有四成多高级教授和讲师是外国人。是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环境将国际化人才长久留住。
团队合作引发共振
要引发人才磁场的共振,必须要有高效的团队合作。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峰以《西游记》中唐僧西行取经成功为例,打了个通俗的比方。高效团队中由实干家、推进者、协调者、凝聚者、智多星等各类人才组成。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意志坚定;孙悟空是个推动者,情绪起落;猪八戒在团队里承担协调营销的角色,沙僧则是个实干家。这些人各有优点也有缺点,单打独斗肯定一事无成;正是取长补短形成了一个高效团队,终究经历磨难修成正果。
人才的成长是集体共赢的,是一批批产出的。海外“宁波帮”的成功就是一个典范。他们面临共同的环境,互助互励成就事业。
人才磁场的效能有多大?刘峰认为这不是由单个人才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整个人才团队。在这个团队里,一定要给人才自由成长的环境,要全力授权给做事的人才,通过薪酬、制度、企业文化激励人才成长;要关注组织绩效、企业绩效。
企业管理人才是关键
哪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会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HAY(合益)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玮认为对经济拉动最大的人力资源领域是企业管理领导人才。他们对国内顶尖企业的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最短缺的是企业管理领导人才。
诸如“宝洁”、 “通用电器”、 “百事”等全球知名企业把培养这类人才放在最优先位置。有许多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将三分之一时间花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并将这类人才的培养列入各级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中,早发现,早培育;以整个完整的领导团队接受辅导与培训。
目前,国内企业管理团队漏洞较多。针对本土的创新不足。印度则不同,有很多创新模式,如:有企业将互联网开到村里,让农民通过网络择机卖出农产品,适时购入农资,帮农民改变分销渠道,创造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农民增收,市场秩序又得到有效管理。 “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风格使高层团队间合作与信任成问题;大批世界级水准的高参缺失使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不再需要“包打天下”式的“个人英雄”,而是呼唤更多愿景型领导风格的管理人才。
怎样有效、系统地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世界水准的顾问团队,对企业领军人物和各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设立路径,提供办法;建立一个中国企业领军人物后备库,并为后备库的成员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实践经验、支持系统,抓住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