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纪录余姚市人民医院的好护士裘秀菊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10-01 07:29:36

  记者唐慧卿 

  在护士岗位上,裘秀菊工作了30年。性格温婉、德才兼备的她,是患者眼里的“天使”。 

  “省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 “省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面对众多荣誉,这位十七大代表说: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平常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的共产党员。” 

  抗击非典,她冲锋在前 

  说起裘秀菊,余姚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不能不提起2003年那场“非典”。 

  2003年4月21日,余姚市人民医院成立发热门诊。当天晚上,就发现了宁波市首例非典疑似病人。这位病人在医院隔离住院后,全院乃至全市的空气一下子凝重起来。 

  为更好地指导发热病人治疗,缓解人们的恐惧心理,医院领导决定派一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去发热门诊。“让我去吧!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大内科护士长!”裘秀菊最先站了出来,主动请缨。 

  当时,非典的阴影笼罩全国,生与死的考验被如此近距离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医院发热门诊成为最危险的岗位之一,每时每刻都有感染非典的可能。裘秀菊临危不惧。 

  有一次,发热门诊接到电话,说有位从广东回来的发热病人由专用车送来门诊。当时的形势比较严峻,为了不让其他的同事接触感染,裘秀菊赶紧穿上防护衣到门口迎接。但病人因为害怕被隔离,趁两部门交接间隙溜走了。 “万一这个病人是非典病人,后果不堪设想!”裘秀菊连忙跑出去到处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小亭子里找到了病人。可他硬是不肯看病,说是没钱。裘秀菊耐心解释劝说: “没钱不要紧啊,我会帮你垫上的。”在她的再三劝说下,病人才答应配合检查。直到病人排除非典,她才松了口气。nbsp;

   

  在发热门诊开设的两个多星期里,裘秀菊天天守在第一线,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病人量体温、细心讲解非典防治知识、分发防非宣传资料、为病人做各种解释工作。最忙时,一天要接待七八十位病人,几天下来,她的嗓子都哑了。医院领导考虑派别人顶替,她却不肯。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场考验面前,大家都通过我的眼睛盯着我们党员。发热门诊是抗击非典的前线,我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 

  2003年5月17日,首例非典疑似病人出院。6月,非典警报解除。裘秀菊和同事们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抗击非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裘秀菊像无数共产党员一样,经受了生死考验,向党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她总是出现在病人身边 

  1978年,裘秀菊从宁波卫校毕业来到余姚市人民医院护理岗位工作,从此就没离开过这个岗位。近30年的临床实践,裘秀菊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在求援之前;解答疑难在询问之前;服务病人在要求之前;和病人沟通在治疗之前;巡视病房在呼叫之前。 

  这套被称为“秀菊护理法”的工作方法使裘秀菊总是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病人身边。 

  不久前,一位女同志来到医院,握着裘秀菊的手,流着泪说:“裘护士长,我父亲临终前再三嘱咐我把这200元钱送给你,请你收下吧!” 

  送钱的是一位已经离开人世的病人的女儿。这位病人因晚期肿瘤住进了裘秀菊所在的内一科病区,由于肿瘤侵袭,他的静脉失去弹性,输液成了老大难问题。为减轻病人痛苦,裘秀菊包下了为病人静脉注射的全部任务。凭着精湛的技术,再不显眼的静脉,她总能做到一针见血。平时,不管工作多忙,她心里总惦记着这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一有空就来到他床前,为他细心护理,和他耐心交谈。她和风细雨般的鼓励和安慰,让处于极度痛苦中的病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和阳光。临终前,病人再三嘱咐女儿,要向裘护士长“谢恩”。后来,钱被如数退回去了。但提起这件事裘秀菊心里充满了感动,她总是说:“护士是多么崇高的职业,我要努力做得更好。” 

  在裘秀菊眼里,病人的需求就是自己的责任,病人有困难,她要尽全力相助。“秀菊护理法”的精神内核就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余姚市光荣院的一位病人因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护理。当时科室人员紧张,为了不影响科室工作,裘秀菊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骑着自行车上光荣院为病人打针。整整三个多月风雨无阻,直到病人恢复健康。 

  有位晚期肺癌患者,出院时小便不能自理,还插着导尿管。因为担心回家后引起尿路感染,病人闷闷不乐。裘秀菊了解情况后,说:“你放心吧,我会定期到你家给你做膀胱冲洗的。”病人终于笑了。从那以后,裘秀菊就利用休息时间定期上门为他冲洗膀胱,这一做就是两个多月,直至病人去世。 

  曾经有一位素不相识的病人家属找到裘秀菊,说是手骨折了,请她帮忙找个医生。听到这个情况,裘秀菊十分担心:这是一位家境十分困难的大妈,丈夫前不久因病去世,欠下了不少债务,两个孩子一个病一个残,全靠她微薄的收入生活。现在她的手骨折了,全家人生活更困难了。于是裘秀菊陪着大妈挂号、就诊、拍片、配药,不仅垫付了所有医药费用,还给大妈家里送去了吃的、用的,一家人万分感激。虽然这不是她的份内事,但她总是说,帮助困难群众是党员应做的事。 

  “秀菊护理法”使裘秀菊和病人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医患感情。8年前,裘秀菊在一次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个刚刚入院的17岁糖尿病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便立即报告医生。经过5个小时的积极抢救,终于使女孩转危为安。在接下来几天,裘秀菊又发现她情绪极不稳定,沟通后才知道女孩是怕疾病影响学业影响人生。裘秀菊就常和她谈心,告诉她糖尿病人只要控制好血糖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经过裘秀菊的开导,女孩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出院时,裘秀菊对她说:“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8年来,裘秀菊从没有停止过对女孩的跟踪指导,帮助女孩配药、化验血糖成为她的份内事。女孩从此把裘秀菊当成了亲人,除了看病、配药,女孩考大学、填志愿、找工作都喜欢找裘秀菊商量。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是大家的好大姐 

  30年,岁月如梭。每天一大早,全科室第一个到病房的总是裘秀菊;已过了下班时间,她常常还留在病房,和病人谈心。巡视病房、检查危重病人,她细心有加;为病人排忧解难,她不厌其烦。护理工作非常辛苦,护理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且待遇较低,一些与裘秀菊年龄差不多的护士想方设法离开护理岗位,而她一直安心于本职工作。曾经有去余姚计生局工作的机会,她放弃了。前几年,院领导有意让她当医院工会专职副主席,也被她谢绝了。她以她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护士。 

  内五科病区护士长陈利玲与裘秀菊共事了17年。她说,从进医院的第一天起就跟着裘老师,学护理技术,更学医德医风。5年前,有位病人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很重,加上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好,家属的心情很差。护士们去给病人做护理,都被骂了出来,谁都不敢去了。裘秀菊挺身而出,结果也被骂了出来。第二天,裘秀菊依然面带微笑走进病房,还是被骂了一顿。第三天,家属继续骂,裘秀菊始终面带微笑。“骂得可难听了,我们听了都很生气,连其他病人也看不下去了。可裘老师没有放弃,脸上还带着微笑。我问她怎么不生气。她说,挨骂当然也不好受了。但病人病得很重,家属内心痛苦,这需要时间来化解,为病人和家属想想,就觉得是可以理解和忍受的了。”几天后,病人家属终于被裘秀菊折服了。陈利玲说,“我永远记着这件事,它让我明白护士工作的神圣。” 

  年轻的护士刘葵葵在裘秀菊身边工作了7年,她说:“裘老师是我们的领导、长辈,也是我们的同事、朋友。如果我们工作上遇到挫折,生活上遇到困难,我们都喜欢找她,她会耐心地开导我们,帮我们出点子,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刘葵葵说,裘老师从不直接说“你做错了”,护士室里有时没有搞好卫生工作,裘老师会拿扫把整理干净。她的这些举动是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影响着所有人。 

  在同事的眼中,裘秀菊永远是一个朴素实在的人,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颗坦诚仁爱之心。内二科病区科主任许科闻说:“关于裘秀菊我只说一件小事。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一到医院,就看到有个身影在医院的天井里扫雪,已经扫出了一条通道。走近一看,是裘秀菊。我当时感触特别深。天井里积了雪,我们走路都不方便,更不用说病人了。这一点谁都没有想到,可她想到了。我当时非常感动。” 

  内一科主任吴晓东和裘秀菊共事多年,说到裘秀菊,平时话不多的他十分动情:“裘秀菊工作勤恳、处事踏实、为人随和,工作30年,获得的荣誉多得数不清,却从来不改说话谦逊、平易近人的本色,她对事业的敬、对病人的爱、对同事的情总是体现在平平常常的工作中,她3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的事迹,一点一滴都在激励着我们。” 

  在裘秀菊的带领下,她担任书记的党支部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个人。他们,把白衣天使的爱洒向更多的患者…… 




  图为裘秀菊(右)与同事一起检查病房。 (戚颢摄)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