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寻找城市内涝根源 专家呼吁建强排系统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10-12 02:52:47

  记者曹爱方通讯员胡廷蕾 

  昨天早上5时前后,柳汀立交桥下的积水终于排清了,城区其它地段积水也相继消退。积水虽然已经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内涝留给人们的阴影恐怕很难随积水同时退去。 

  城区积水长达三天 

  在“罗莎”台风期间,城区范围内30多处地段出现内涝积水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出行。其中,柳汀立交桥下积水最深时达到了2.3米,积水水位与柳西河水位几乎持平,途经此地的小汽车、公交车都泡在了水中,行人和非机动车只能爬坡通行。积水时间延续了三天,这一路段交通持续严重拥堵。 

  据了解,柳汀立交桥这次严重积水的主要原因是柳西河河水倒灌。由于立交桥下路面变低,苍松路的雨水井高度低于柳西河河坎高度。正常情况下,柳西河水位低于雨水井,井中雨水可以排入柳西河。但在“罗莎”肆虐期间,由于河道水位暴涨,雨水井不但未能将雨水排入柳西河,反而成了河水倒灌的主入口,柳汀立交桥下因此积水成患。 

  尽管有关方面采用水泵强排,但最终还是徒劳无功。直到柳西河水位下降,方才将水排清。 

  排涝手段:开闸放水 

  宁波城区的排水体系其实很简单:道路、小区各路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向就近内河;各立交桥配备了水泵,将桥下低洼积水排出,直接排进内河或经雨水管道进入内河;内河通过开启沿江闸门将雨水排到外江,再经甬江入海。但“罗莎”台风带来了大量降水,适遇天文大潮汛,外江潮位居高不下,出现了“风、雨、潮”三碰头景象。结果内河水不但不能及时外排,反而出现了倒灌,致使城区出现内涝。 

  从市区地面高程来看,海曙、江东低洼地高程较低处为黄海2.0-2.2米,江北更低。 “罗莎”台风期间,河网水位海曙最高达到2.32米,江东最高达到2.2米,江北最高达到2.17米,河水直接淹没的有孔浦一村、朝阳小区、段塘中路、仇毕村、屠家堰等。另外,新芝路、划船小区等区域,地面高程与河网水位基本持平或略低,致使路面雨水未能有效快速排入河网而形成区域性积水。 

  据了解,宁波城区目前泄洪的主要手段是开闸放水。这次台风来临之前,城市内河河水从5日起就进行了预泄,从原来的1.5米降到了0.9米。台风来后,内河水位持续暴涨达到2米多,而外江水位也在2米左右,致使内河水在短时间内难以持续外泄。 

  强排设施亟待建设 

  由此看来,单纯依靠开闸放水这一简单的外泄河水手段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城市泄洪的需求。有关专家为此认为,宁波这座城市必须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 

  首先,立交桥等道路易积水地段,要进一步增强应急强排能力,使得积水能及时排向雨水管道和内河。最为关键的是,在台汛期间要具备有效的手段使内河水位快速下降,让大量的雨水找到出路。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城市强排系统,如在江河交汇处建设强排泵站,在河水难以自然外泄的情况下,将河水强行排到外江。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均要遭受台风、暴雨、潮汛的影响,其中7月至9月最为集中。“风、雨、潮”三碰头景象也并非首次出现。有关专家指出,建设城市强排设施系统,不但可以降低台汛期间的涝灾频率,而且可以缩短灾情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