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葛民曹向记者讲述往事。
图2:葛民曹翻阅当年的日记。
图3:葛民曹已写了35本日记。
本报昨天报道的《35年日记见证基层党员奉献》,讲述了一个基层老党员———宁海岔路镇湖头村原村支书葛民曹的故事,该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昨天,记者再次采访了葛民曹。
“在有的人眼里,也许我是个刻板、迂腐的老头。其实,他们无法理解我对党的感情。”昨天,葛民曹在日记里写下: “听十七大报告”。当天,他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整理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资料送到岔路镇政府,然后急急地赶回村里会议室和村里的党员一起收看十七大开幕式。
在采访过程中,葛民曹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党员。但是细细阅读他的日记,不难发现在数十年里,葛民曹默默地为村里做了许多事。
埋头苦干从会计到村支书
葛民曹生于贫寒的农家,3岁时父亲去世,是母亲一个人把他们兄弟二人拉扯大。到了读书的年龄,母亲没钱供他,学校的老师主动找上门来劝他上学,并减免了学费,村里还给他发了生活补助,他才能够进入学校。
1965年3月15日,葛民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他以岔路区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岔路中学,但这时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葛民曹觉得自己应该去挣工分减轻母亲负担,于是放弃了学业,担任了湖头大队的会计。
大队干部很信任葛民曹,先后把线务员、植保员、治保调解员的工作都交给了他。当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让大家都满意。他从大队会计一直做到大队支部副书记、大队长,后来连任三届村支部书记。因为埋头工作,他错过了儿子、女儿的出生,母亲去世时也没能第一时间到场。
义务消防村里17年无火灾
1979年,湖头大队遭遇大火,7户人家受到波及,烧毁房屋17间,经济损失7万余元。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火灾,1979年8月正式成立了湖头大队义务消防队,由时任大队长的葛民曹负责。
葛民曹这一接手就是17年,在他的严格管理下,湖头村17年没有发生过火灾,义务消防队还成了帮助邻村救火的“功臣”——— 1979年到1996年的日记里,葛民曹记下了他带领村民帮助邻近各村扑灭了9起大火。
让葛民曹记忆最深的是1984年冬天,发生在梅花村的一场大火。半夜12点,葛民曹起来上厕所,突然发现梅花村方向的夜空隐隐泛起红光,他判断那边可能发生了大火。他立即穿好衣服,赶到村广播站通知其他义务消防员。最终,因为葛民曹带着的义务消防队及时赶到,梅花村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计划生育第一个响应号召
1979年,岔路公社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但是“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谁都不愿意去做结扎手术。公社号召各大队干部带头做结扎手术,但是要面对从未经历过的手术,有些大队干部也退缩了。
葛民曹告诉记者,当时作为湖头大队副书记兼大队长的他也有点犹豫,但此时他已有一儿一女,确实感到了多生孩子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压力,他觉得计划生育对一个家庭来说利大于弊。思量再三,他终于站了出来,说服了妻子和母亲,接受了结扎手术。
葛民曹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但由于他是区里第一个做结扎手术的干部,岔路公社便让他做报告,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他鼓足勇气昂首挺胸地去了:“我先做手术是让大家明白党中央的号召是正确的,计划生育是件好事。”葛民曹的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
修建道路正月初一下冰渠
在葛民曹任村支书的6年里,几乎每年正月初一都有工作记录。葛民曹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正月初一,当时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带头在湖头村修路。
为了能让村里早点有条像样的道路,当年正月初一清早,葛民曹挨家挨户叫起了修路的村民,带着大伙像平常一样忙了起来。簸箕担土填路、填河渠,他干这些活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党支部书记。冬寒料峭、渠水刺骨,填河渠的时候,看着结冰的渠水,村民还在犹豫该怎么办,他二话不说就脱掉鞋袜,第一个跳进了水里。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也不再畏惧,纷纷跳进水里忙了起来。
春节里有些村民要去拜年,向葛民曹请假,他批准了。但是葛民曹的妻子叫他去丈母娘家拜年,他却没有去。 “我去拜年了,还怎么带头修路?”在葛民曹心里,村里的事总是比自家的事重要。
-老党员心声
“为了工作,我对不起儿子”
葛民曹常说, “我这一辈子问心无愧,唯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大队支部书记家里遭遇火灾,自顾不暇,时任副书记的葛民曹一人担起了全部重任,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根本顾不着家里。
儿子葛永波的疳积是在1980年底发病的,后来引起了角膜炎。葛民曹记得,当时只有4岁的儿子总是在叫眼睛疼,妻子心疼,催了他好几次,让他带儿子去医院看看。葛民曹嘴上应着,可每次村里总有事情需要他处理。后来村里的老人给了他一种药水,儿子涂上后缓解了疼痛,看病的事也就一拖再拖。第二年3月,儿子痛得直哭,并说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了,葛民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儿子送到医院,医生连连摇头: “你们拖了多久啦?现在才来,已经晚啦!”
1981年3月23日的日记里,葛民曹写着: “去桥头湖医院”,指的就是那天带儿子去看病。葛民曹盯着那一行字沉思良久: “3月23日,是太晚啦!”
葛民曹对记者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如今已刚过而立之年葛永波正一个人坐在楼下的堂屋里吃饭。他的视力极差,连眼前具体什么菜都看不清楚。听说记者来了,他忙站起来,摸摸索索地让座。
“我胆子小,也不敢出去!”葛永波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眼睛不好带来了一连串问题,读小学时成绩很好,但因为眼睛看不清,总被人欺负,毕业后说什么也不肯读初中。后来到纸箱厂和拉丝厂打工,娶了一个贵州姑娘,生了个健康漂亮的女儿。可是好景不长,妻子就去世了。祸不单行,葛永波在打工时因为眼神不好,腿被钢筋砸到,落下了二级残疾,如今他只能在家里靠低保生活。
在葛永波儿时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白天几乎见不到人,晚上回来吃一口饭,又匆匆忙忙地跑到村里去。家里、地里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忙,而照顾他们兄妹的任务落到年迈的奶奶身上,葛永波因为眼睛看不清,从小都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奶奶。葛永波也理解父亲:“他毕竟是父亲啊,我知道他心里也苦。”
孙女葛巧云是2002年5月4日出生的,葛民曹在那天的日记里打了个五角星。如今,他对这个幼年丧母的孙女倾注了全部的爱。房间墙上挂了许多孙女的照片,他的生活基本围着孙女转。每天孙女从幼儿园回来后,葛民曹就陪着她玩,辅导她做功课。对孙女的学习抓得很紧,虽然经济困难,但还是把孩子送到兴趣小组。
葛民曹对孙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妈妈不在了,爸爸身体又不好,你一切都要靠自己。”孩子总是很懂事地点头,她现在跟爷爷最亲。 “儿子才读到小学毕业,女儿刚读完初一,他们都被我耽误了。这个孙女一定要好好培养,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文化不行。”葛民曹说。
记者樊卓婧娄明敏通讯员胡余灶/文实习生王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