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慈溪
集约利用与土地“瓶颈”博弈
稿源: 慈溪日报  | 2007-10-16 10:56:02

  土地,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资源,目前正成为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最大要素瓶颈。

  我市是经济大市,又是用地大市。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市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尽管通过围涂造地,在战略上储备了一定土地,但用地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据悉,近四年,我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达到6.9万亩,其中工业用地4.5万亩。面对持续扩张的用地需求和稀缺的土地资源,我市政府积极探索,在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路子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谋篇布局集聚整合土地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谋全局。几年来,我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城镇开发及新农村建设现状,从区域整体上对用地空间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整合,以此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产业布局的集聚整合上,前些年,我市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工业园区清理整顿,取消了18个镇(街道)的工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又举全市之力,在北部滩涂开发建设了规划面积分别达到143平方公里和42平方公里的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集聚区块,大力引导工业企业向“两区”集中。目前,“两区”已集聚234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已分别占到全市的1/3、1/2以上。同时,我市对一产、三产布局也作了较大调整,明确了商贸服务业集中布点规划和农业规模基地建设布局。

  针对城中村、城中厂较多的现状,我市专门制定了改造规划,以提高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水平。据了解,城区工业企业腾笼换业既促进了工业集聚,又为商贸服务业发展腾出了空间。目前,已有兴业集团、宗申摩托、海通集团等82家企业、1600亩土地实施置换开发。与此同时,我市加快推动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步伐,2003年以来已累计盘活城区土地近1500亩。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户一宅、单家独院的农村传统住房方式也在改变,多户联排、多层公寓的建房和居住方式试点推行,我市还通过新环境百村改造,积极实施村庄整理,至目前已累计实施64个宅基地整理项目,获得1560亩复垦指标。庵东镇一些村,通过村庄整理获得土地指标后有偿转让,既为全市扩充了用地空间,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益,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堵疏结合有效管理土地

  近几年来,我市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依法加强和改进用地管理,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用地单位节约集约用地。我市把调控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方向,作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重点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对我市产业优化提升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严格禁止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用地,限制小规模项目单独选址供地,凡固定资产投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不再单独选址供地。

  加强对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的查处管理。近几年来,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闲置土地排查,按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据悉,去年,共查处土地圈而不用、圈而少用63起,涉及面积1173.6亩,通过调剂出让的土地超过1000亩。同时,我市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力求通过“刑事责任追究一批、司法强制执行一批、行政强制拆除一批、自觉纠正履行一批”,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依法用地观念,打击和遏制滥用土地、粗放用地的苗头倾向。不久前,历时三个多月的横河镇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整治,复耕基本农田110亩。目前,违法土地专项整治行动已在全市范围开展。

  我市还大力推动兴建标准厂房。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2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30家,另有在建和计划建设的还有31万平方米,土地利用率提高近30%。目前已有197家纺织企业入驻的我市华东轻纺城,建筑面积59.83万平方米,容积率1.14,节约用地25%以上。

  以经济手段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近几年,我市一方面切实加强地价管理;另一方面,在产业政策中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土地挖潜的激励引导,提高相应奖励幅度,鼓励实施“零土地”技改,通过适当降低绿地率、增加建筑密度、提高容积率等方法,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核准“零土地”技改项目110只,比去年同期增加40只;工业投资中,设备投资比重占到42.3%,比去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

  长效运作围涂拓展土地

  为有效促进集约用地,我市在建立长效的刚性制度上作了不懈的努力。

  首先是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探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共出让土地47宗2690亩。今年,我市出台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规定》,对出让程序及用地批准后的后续服务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加以规范明确,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也使一些有实力、有效益并且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其次是严格实行“双控”制度及加强用地后续管理。从2005年开始,我市规定新增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调节系数由0.9提高到1.1,容积率必须达到省厅规定标准。通过这些措施,全市单位土地投资强度逐年提高,从2003年67.4万元/亩,提高到2006年140万元/亩以上。我市还建立竣工验收制度,对新上项目进行跟踪监督,严格按《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用地验收暂行办法》处理。

  再次,强化土地集约利用考核。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效益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并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考核各镇(街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用地评估结果与各地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分解挂钩,促使各地进一步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

  面对我市拥有丰富滩涂资源的优势,我市积极实施围涂拓展土地计划,90年代以来,我市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后组织实施4个围涂项目,围涂面积20多万亩。在此基础上的围涂造地,从2000年至今,共有7个项目,总面积1.8万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1.5万亩。今年,我们又开展了省内两个最大围涂造地项目的前期工作,即半掘浦—郑家浦围涂造地项目、徐家浦—淞浦围涂造地项目,总面积约4万亩,预计可垦造耕地3万余亩。

  此外,我市还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实施项目53个,新增耕地4.47万亩,建成标准农田40.27万亩。

  (栾莉华)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