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财经调查:宁波服装求解“微笑”产值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7-10-22 08:09:17

  最近,布利杰集团在江苏扬州的生产基地投产,产能超过目前宁波基地的规模。

  不仅仅是布利杰,近年来,在制造成本和服装价格双向挤压下,出现了宁波纺织服装企业纷纷“离家出走”甚至在海外设厂规避贸易壁垒的现象。专家指出,经济学的“微笑曲线”上,设计和销售的利润较高,制造的利润最低,宁波服装企业长期处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境地,宁波服装需要在寻找更多的附加值上做文章。

  产业发展遭遇“天花板”

  宁波是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但在劳动力资源、土地、水电等要素资源的共同制约下,产业发展遭遇“天花板”。“为别人贴牌生产一件衣服能拿到10美元,但我们赚到的毛利不到2美元,而别人拿去后就能卖到100美元以上。”宁波华艺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云告诉记者,华艺为国外企业做贴牌已经有15年了,“为他人做嫁衣”的结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去年的服装节上,我们推出了自主品牌,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广,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进行培养。”

  “宁波服装总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而深圳受时尚之都香港的影响很大,以品牌和设计为切入点,服装产业更像是一种创意产业。”在对比深圳和宁波两地产业时,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说。

  企业纷纷“外迁”尽早布局

  其实从早几年开始,宁波企业受困于本地的资源要素不足,已开始向外布局。2005年,太平鸟宜昌生产基地正式落成,首期投资5000万元。雅戈尔在重庆投资的“制造基地”占地118亩、总投资达到5亿元。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宁波企业还走出国门,直接在境外设厂。2005年,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在柬埔寨的一期工程投产,二期又追加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国内纺织企业在境外最大的一笔投资。宁波京甬毛纺厂在孟加拉国有生产基地,宁波保税区宏美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则在加拿大开办了服装厂。

  变“苦笑曲线”为“微笑曲线”

  “宁波很多产业集群的产能都很厉害,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但是在这些产能中,有多少价值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呢?在庞大的产值面前,我们的利润率可能是最低的。服装产业也是如此。”市经委副主任、本届服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周学明表示,在国际上,研究、制造和销售三者利润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V”型,被称作是“微笑曲线”。而在我国,制造方面的利润独高, “微笑曲线”成了“苦笑曲线”。

  “目前宁波的服装产业还处于曲线的中间,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样努力爬到两边。”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说,宁波的服装企业大多数还是在从事最基础性的成衣制造,处于整个纺织服装业价值链的末端。 “对这些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根据各自生产规模和技术特点,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张晓峰说,比如意大利,服装行业中的大、中、小企业都会很好地合作,形成一条龙的体系。雅戈尔集团副董事长李如刚则认为,在发展模式上,大部分企业还应该先走好OEM之路,在提高了研发、设计等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从OEM到ODM(自带技术和设计的加工),最后达到OBM(完全自主品牌的生产销售)。

  宁波工业设计学会秘书长胡海忠认为,创品牌绝不是“单打”质量过硬,还必须靠“混双”———打优质服务和文化营造,在产品中注入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他举例说,如博洋集团巧妙运作“唐狮”、 “F4”等品牌,只负责设计、销售“微笑曲线”的两端,生产交与社会来做,就取得了成功。博洋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江鹏介绍,博洋把自己定位为“优秀的投资者”和“优秀的品牌运营者”, “虚拟经营”中掌控的是自己核心竞争力———设计开发,加强市场营销。记者薛智谊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