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昨天本报刊登了《关于宁海城乡“择校热”降温的调查》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不少读者给本报新闻热线来电表示,让孩子们享受到公平均衡的教育,这是一个好的方式,应该得到推广。
宁波大学的俞老师看到报道后,来电称赞“宁海模式”。他说,宁海县名校集团化,正在探索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嫁接办学”使名校快速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没有演变成“贵族学校”,而是使更多的孩子得以进入“名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这种办学模式值得借鉴。
市区不少家长来电说,目前,尽管各地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就近入学,但实际情况却是“择校风”很盛。面对学校间的强弱之分,家长们只能硬着头皮托关系,找门路,再拿出一大笔择校费,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看了报道,一些家长说这是一个好思路,建议对市区一些规模小、设施差的学校也进行合并、重组,扩大优质学校的办学规模。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区域内学校要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发展水平。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教育均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而是要提供条件,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记者王景波通讯员陈云松陈勇周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