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象山
象山:“慈善女儿”的感恩情怀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11-10 02:06:48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何幼松)挣到第一笔工资,很多小姑娘会给自己添件新衣服,或给父母买样礼物。然而,象山丹城的朱林林却作出了一桩别样之举:上月,她把自己首笔1500元工资,全部捐给了象山县慈善总会。她说,社会慈善帮扶我成长,如今,该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上周,记者在象山县中医院见到朱林林时,她已是医院的一名见习医生了。很难想象,这位被称为 “慈善女儿”的姑娘,有着不一般的成长经历。

 

 

 

  命运多舛,她自立自强

 

  朱林林是一名孤儿。她出生不到7个月便被生身父母遗弃,后来被象山大徐镇一家农户收养,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林林6岁那年,养父在采石场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几年后,林林随着改嫁的养母来到丹城半河村的新家。在她13岁那年,不幸再一次降临,养母上街卖菜时遭遇车祸身亡。

 

  连番打击,造就了林林坚强的性格。当年养父靠种菜卖菜为生,林林读中学时,每天很早就起床,帮家里装菜、烧饭,照顾好年逾9旬的奶奶后再去上学。尽管生活压力很重,但她从未向外人抱怨过。凭着自己的努力,林林在清贫中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于2001年考取了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至今,林林还一直感叹:我很幸运,我的养母、两位养父都待我很好。

 

 

 

 

  孤儿不孤,慈善一帮到底

 

  高校录取通知书寄到家时,面对9000元的高昂学费,林林决定不去读了,因为家里根本无力负担。

 

  这时,县慈善总会同志上门调查,决定对林林予以帮助。原慈善总会的张世声老人回忆说,起初,慈善总会只能出4000元钱,后来从教育局、丹东街道分别筹款才把钱凑足,说服林林去读书。张老伯亲自把林林送到长途车站。

 

  三年后,林林专科毕业,当时她参加了“专升本”考试,结果被温州医学院录取。林林却发愁了:养父年纪大了,这深造的费用家里负担不起,要不要先找个工作挣钱养家?

 

  此时,朱林林已成了慈善总会的“女儿”,经常和那儿的伯伯、阿姨聊天谈心。一次,林林与张世声老人闲聊时,不经意间谈起了“专升本”的事。结果,县慈善总会决定给予林林特事特办,由县慈善总会和丹东街道慈善联络站共同解决她“专升本”3年的学费。同时,丹东街道还为林林家落实了“低保”。

 

  靠着家里的2万余元征地补偿款,朱林林省吃俭用,完成了高校学业。最后一年,她主动放弃了慈善总会的捐助款。今年夏天,朱林林大学毕业,成为县中医院的一名员工。

 

 

 

  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上个月,象山县开展 “慈善一日捐”活动,朱林林把1500元钱亲自交到慈善总会,这是她刚刚领到的第一个月全部工资。

 

  朱林林告诉记者,5年来,慈善总会和其他部门对她的助学,每一笔她都记得很清楚, “这1.7万元钱,我一定要全部还清,虽然凭我的能力,可能要慢慢还好几年。”

 

  眼下,70多岁的养父无力再种菜卖菜了,靠朱林林一人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在一次与慈善受助大学生的交流会上,她动情地说: “我虽然是个连遭不幸的人,但我得到了两位养父和一位养母的悉心关爱。他们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让我感受到了难以忘怀的养育之恩。这是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慈行善举。更难以忘怀的是社会对我的关爱,让我圆了大学梦,成为一位白衣天使。所以说,我又是一个幸运的人。慈善是我的再造父母!”

 

  这个少言寡语的姑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说,我要兑现自己说过的话,尽力做好工作,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当我有经济能力之时,也要像帮助过我的人那样去帮助别人。

 

 

 

 

  

 



图为工作中的朱林林。 (记者 余建文 摄)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