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积压60%的水煮笋,奉化诚吉食品有限公司的印总愁容满面。往年这个时候销售率可达80%至90%,而今年才销出了40%,加上连续几年都没有什么利润,整个行业已面临亏损,同时,山农的收入也将减少。
据市水煮笋食品协会调查,至9月底,全市水煮笋外销数量同比下降15%至20%,销售价格同比低了6%至8%。
外销势头缓慢,出口价格偏低
造成外销不旺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下降。宁波的水煮笋出口外销市场单一,全市90%以上出口水煮笋都是销往日本的。但日本消费者年龄结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使需求量减少。其他蔬菜丰收,价格便宜,也对水煮笋消费造成了影响。此外,国外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煮笋行业虽然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但今年6月份以来国外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负面报道,使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产生了不信任感,日本进口商也持观望态度,外销旺季不旺,淡季更淡,影响了水煮笋在日本的销售。
日元汇率波动大,人民币升值,也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原因。据了解,水煮笋出口均采取日元结算,今年4月份与日商订立为期一年的供货合同时,日元汇率为6.6,而到供货旺季的六七月份时,汇率跌至6.1,对外经营的大公司不轻易进货,销售不出去,库存积压增多。
国内竞争激烈,行业雪上加霜
福建、浙江两省是我国水煮笋出口日本的大省。两省竞争激烈,低价竞争严重。浙江、福建两省的水煮笋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和60%,出口额则分别占60%和40%。福建的水煮笋虽然质量和销售渠道都比不上宁波的水煮笋,但是由于日本市场近年来需求向低档次靠近,使得宁波的水煮笋出口举步维艰。
去年以来,福建企业利用当地扶持政策和相对较低的原料成本,低价出口,而宁波企业的生产成本每罐比福建要高20元左右。价格上的差异使宁波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内销产品受外销行情影响,价格也比上年每罐下降了5至7元。
加工企业减少,春笋收购堪忧
近10年来,宁波市水煮笋企业从最初的60家,最多时发展到103家,这几年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到现在基本稳定在55家左右,但仍然处于逐年减少状态。据统计,2006年减少了11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又减少了10家,估计明年将再减少8至10家。由此,明年全市水煮笋加工能力将减少25%左右。
每年4月5日至15日,是竹笋产出高峰期,如不及时采挖,将不利于毛竹的培育和生长。据历年统计,上述时段内,企业春笋收购量最高每天超过4000吨,原有企业只有24小时满负荷生产才能应付。如果企业数量减少过多,就会影响春笋收购。
我市有竹山面积100万亩,主要分布在21个山区乡镇,年产春笋10万吨以上,而全市水煮笋加工企业就消化了其中的7万吨左右,收购总金额上亿元。春笋由此也成了一些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所以,水煮笋行业当前的困境,将连锁影响大批山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