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昨天本报报道了江东区倡议取消低年级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做法受阻的消息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通过本报新闻热线87777777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二年级本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时候,老师在学校里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放学后给孩子一个自由支配、自我发展的空间,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在宁波一家平面媒体工作多年的陶女士看到报道后向记者表示。她认为,减负的做法推广不开,这跟一些家长,甚至部分老师的观念有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或者学生能考入重点中学,对他们来说,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大人的虚荣心在做怪。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思考。
学生家长王先生坦言,我们也知道孩子很苦很累,也很心疼,可有什么办法呢?这个社会不就是“以分数论英雄”吗?让孩子吃点苦,不就是为了有个好前程吗?读者张女士来电的观点是: “不应该取消书面作业,现在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不多做习题,根本掌握不了。”
教育界人士观点也不尽相同。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没有作业,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共教育场所,没有玩伴,让他干什么去?只有看电视、打游戏了吧!”在市区一所小学工作的马老师认为,必要的书面作业还是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有些学习内容确实需要死记硬背。马老师还针对现在一、二年级采用的新教材分析说,就语文而言,现在识字量是原来的几倍,如果课外不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就不好。
“家庭作业布置的形式,教师确实要动一动脑筋,死记硬背的作业谁见了都怕,何况不是一天两天,天天这样,孩子思维也会僵化。”在鄞州区华泰小学教语文的毛苏芬老师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很重要,老师可多布置一些思维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究中培养学习兴趣。
不少读者在来电中表示, “减负”受阻,表明教育机构内部需要改进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还是在走“应试教育”的老套路,所以一些好的做法往往落不到实处。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社会上对教育减负也存在认识误区,家长给孩子“加码”的现象也很普遍,要想一下子改变十分困难。如何提高家长引导孩子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记者王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