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2007年度“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12-03 12:20:31
  1号候选人

 

  马海军——— 板凳书写坚强人生

 

  慈溪市范市镇小施山村人,男,46岁。小儿麻痹症让他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他就用一条板凳来支撑和移动身体。可以想象,数十年的板凳人生会是如何艰难,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在艰难中演绎出了精彩。

 

  克服重重困难读到初中毕业的他,在19岁那年开起了一家杂货店,由此走上创业自立之路。他不怕吃苦,一直以来靠着一辆手摇三轮车到远在15公里外的观海卫等地进货。10年汗水换来生活新面貌,1990年,他家盖起了三间崭新的两层楼房。就在那时,他对未来又有了更美好的展望。怀着强烈的进取心,他开始学习钣金工手艺,并于1999年开起了一家修理店。而今,他的钣金工手艺已经远近闻名,连三北、龙山甚至镇海一带的农民都慕名而来。

 

  2号候选人

 

  5000名慈溪市民———携手救助重症女孩

 

  家住慈溪市浒山街道太屺村的岑璐菁是慈溪逍林中学的一名女生,去年被诊断为尿毒症,因为无力筹集治疗费,家人准备放弃治疗。今年3月,当这一消息从太屺村传出后,整个浒山街道迅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捐助热潮。包括来自逍林中学师生的捐款,小岑姑娘在一个月里共收到爱心捐款26万多元。

 

  约5000位与小岑姑娘素昧平生的热心人,用真切的关怀重新点燃小岑姑娘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和勇气。小岑姑娘目前病情稳定,医院正在积极寻找合适肾源,以尽早进行手术。

 

  3号候选人

 

  五妯娌——— 关爱病残小姑22年

 

  家住象山县高塘乡江北村 的 黄 桂 花(左图)、汪雪青、潘芳女、戴素莲、陈彩玲是妯娌关系。自古就有 “婆媳妯娌多矛盾”之说,然而,这五妯娌20多年来始终保持一家亲,她们围着一个病残小姑毫不计较地付出辛劳与爱心,用自己的朴实和善良演绎着一段大家庭的亲情故事。

 

  小姑张仙英天生患有软骨病,身高不足80厘米,生活不能自理。23年前,劳累过度的婆婆突然患病去世,先嫁入的三妯娌与后来嫁入的两妯娌达成默契:每人10天,把小姑抱到家里轮流照料。在各自家里,她们一早起来先服侍小姑,再送孩子们去上学,小姑发病就及时抱去医院看病,晚上烧热水帮她洗澡按摩,半夜三更还起来帮她翻身。

 

  4号候选人

 

  车国平——— 社区里的快乐使者

 

  车国平是江东区百丈街道朱雀社区的居民,今年48岁。因为20年前突发的一场大病,他的双眼近乎失明,目前 视 力 只 有0.02, 别 说 看书、上网,连走路都很困难。通过亲人安慰与自我心理调节走出情绪低谷后,他决心寻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新方向。在与社区邻居们的接触中,他发现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出现心理困惑,而他自己正好比较喜好心理学研究,于是就毛遂自荐在社区活动室里开设了一个“周末谈心角”。

 

  搬一张小桌,备几份资料,他每个星期天下午必定会坐在那里,等待社区居民前来聊聊心事。四年了,社区居民已经把他当做一位值得信赖的倾听者和咨询员。居民们称他为 “快乐使者”——— 因为他把快乐传递给了大家。他说,能把快乐健康平安的心态带给大家,他也获得了快乐。

 

  5号候选人

 

  冯妙英——— 超越血缘亲情的爱

 

  她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家住奉化市岳林街道。1998年10月,她因为一个投资项目前去江西省波阳县响水滩乡时,发现当地有很多孩子就学困难,就主动向当地政府要求结对助学。见到村民王水爱在丈夫死后带着3个未成年的孩子陷入困顿,她就先和王水爱的大女儿珍珍结成了对子。尽管投资项目血本无归,她返回奉化时还是把王水爱一家带到了奉化。

 

  她资助王水爱的三个孩子上学,给孩子们买新衣服,还帮王水爱找工作。每当孩子们放假,她还带她们外出旅游,扩大眼界。如今,珍珍已经修完电大学业,经她介绍走上了工作岗位,珍珍的妹妹和弟弟也分别考上了大学和高中。她说,她和这些孩子有缘。

 

  6号候选人

 

  刘国娟——— 洒向人间都是爱

 

  她是镇海区骆驼街道一家超市的老板娘。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她从小善良能干、乐于助人,凭着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生意日益红火。经济上稍有改善,她就不断回报社会。

 

  自1987年镇海区骆驼街道贵驷敬老院成立后,她每逢传统佳节和老人节,都会尽其所能给老人们送吃送穿。七旬老人邵安良行动不便,儿子又犯罪服刑,生活非常艰难。她就帮老人办起了一个烟杂店,并将自己超市的货物送去让老人经营,等卖掉了再与其结算,不赚他一分钱。她的善事数不胜数:她在全镇个体户中带头捐助“希望工程”;她收养一名弃婴直至孩子读完大学,然后帮孩子找到生身母亲;当地修路时,她一下子拿出了一万多元;她还出资6000多元为沿街一些个体商店安装帐篷……

 

  7号候选人

 

  刘明——— 一位全国劳模的 “副业”

 

  他在工作岗位上是全国劳模和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而在业余时间、在居家所在的海曙区白云街道安泰社区,他以老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副业”。

 

  他是我市反扒志愿者大队的第一批志愿者。在两年的志愿反扒活动中,他负过伤、流过血,多次抓获扒窃分子,受到市公安局、共青团宁波市委的表彰,荣获三等治安荣誉奖章。他利用每天上下班步行的时间,沿途清除张贴在街头的 “牛皮癣”。从今年春天起,除了出差和假日,他每天放弃午休时间,在火车南站一带义务除 “癣”,炎夏酷暑也始终坚持,累计除 “癣”5万多张,义务奉献200多个小时,还多次抓住正在张贴 “牛皮癣”的不法分子,送交给有关部门。

 

  8号候选人

 

  孙连芳——— “嫁”到贵州终不悔

 

  七年前,大学毕业留在宁波有着一份稳定工作的她,怀着一份激情赶赴贵州支教。她爱孩子们,工作任劳任怨,她将每月工资的近三分之二用于学生用品的添置,而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赢得了当地学校的好评、家长的称赞和学生的尊敬。一年支教生涯结束后,她回到了宁波,但仍始终割舍不了与苗乡侗寨的感情,在收到学生们恳请她回去教书的书信后,她不顾亲友劝阻,只身一人再去贵州。

 

  她在黔东南州的镇远四中当起英语教师,经过艰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为提高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她已和当地一位教师结婚成家,成了一个真正的贵州人。她牵手150多个宁波人去黔东南州的镇远走访,共为当地教育事业筹集善款近5万元。

 

  9号候选人

 

  朱冬冬——— 妈妈是我的全部

 

  她是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三学生。12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她从此挑起了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支撑家庭生活的重担。七年间,她白天上学,晚上就接来 “热得快”装配等手工活做。她不仅养活了自己与患病的母亲,而且不放弃学业,一直坚持读到了高中。

 

  她那稚嫩的身体既要承受生活的重担,又要忍受智障母亲的无故殴打,而她始终表现出坚强与孝顺,以勇敢、乐观的人生观面对现实,努力用勤劳的双手让母亲活得快乐、健康。她的事迹经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后,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群众特别是她的同龄人。她说,“我是娘的全部,娘是我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她不仅要让自己快乐,将来还要竭尽所能,让母亲也活得快乐、健康。

 

  10号候选人

 

  何利芳——— 带着弟弟上大学

 

  她出生在萧山农村,从小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优秀,前年考上了宁波大学。可她的家庭很不幸,她的父亲在她上高二那年不幸因胃癌去世了,她的母亲在她读完大一的时候也不幸因肺癌去世,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和她相依为命。她只能带着弟弟来宁波,并开始勤工俭学维持生活。

 

  因经济困难,她曾两度面临辍学窘境,但她却从不向同学、老师诉苦,当老师问起,她也总是说: “没问题,我自己可以解决。”老师帮她联系了一家企业助学,她几次婉言谢绝,在老师反复劝说下才接受下来。当老师考虑到姐弟俩生活困难,再次联系校友资助她时,她无论如何不愿接受了。她自己找工作,课余时间去工厂贴过商标、去饭店洗过碗、去街上做过调查工作,还在学校办公室兼过职。

 

  宁波大学现在已经免除了她每年4000元的学费,她弟弟就读的宁镇路小学也免收各种学杂费用。而她在这些爱心关怀下更坚定了自强自立的信心,最近联系了两份工作来应付姐弟俩的学习、生活。

 

  11号候选人

 

  余丽清——— 孝感人间好媳妇

 

  今年38岁的她是北仑区大碶\街道邬隘村人,原籍广西,十多年前来宁波打工,结识邬隘村农民韩阿良,并结婚成家。婚后不久,婆婆突遭意外,摔倒造成脑震荡,留下了无法说话、瘫痪的后遗症,她将婆婆接到自己家中照料。可没料到丈夫不幸因病早逝,于是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她身上,既要服侍瘫痪的婆婆、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出去打工挣钱,维持生计。

 

  有人劝她把婆婆送到丈夫的姐妹家,但她却不改初衷,守着婆婆继续过着艰难的生活。9年来,她从没离开婆婆一天,为此连老家都没回去过一趟。她被全国 “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委会授予 “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牌。

 

  12号候选人

 

  汪永峰——— 孤守海岛的气象人

 

  他是国家基本气象站石浦气象站的测报员。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宁波地区这个唯一的高山海岛站上工作。

 

  这个气象站位于石浦镇东门岛炮台山的山顶,岛上环境恶劣,毒虫、毒蛇奇多。站里就他一人,与他做伴的只有一条狗,白天狗伴人,夜里人看星。岛上每年有200多天是雾天,被褥、草席、衣服总是发霉腐烂,带去的衣服不够换,他只好把湿衣裤焐在身上,发烧感冒是常事,时间久了,他还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而他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工作总是那么认真,他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国家级质量优秀气象测报员,2005年还被共青团宁波市委授予 “宁波市五四青年奖章”。

 

  13号候选人

 

  陈吉——— 背着同学去上学

 

  他是江北区慈城镇妙山中学的初三学生。每天一早6点钟不到,他就骑着自行车出家门了,他要到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的同学谢斌家里,把谢斌接上,然后推车送谢斌到学校。谢斌到教室由他来背,要知道背一个四肢无力的病人要比背一般人更加艰难。在学校里,除了上楼,还有上电脑课、实验课,或者谢斌上厕所,都由他背着或抱着前去。每天放学后,他又背着谢斌下楼,交还给谢斌母亲才放心。

 

  事实上,他从小学五年级时就这样背着谢斌上学了。小学毕业升初中,两人被分在不同的班级,他找到老师提出了换班要求,于是这份背上的兄弟情就一直延续着。他跟谢斌有个约定: “最好我们上大学也在一起!”

 

  14号候选人

 

  胡贤林——— 扎根高山的好医生

 

  年近六旬的他,是宁海双峰卫生院院长。

 

  双峰,素有宁海的 “西藏”之称,当地百姓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艰苦,小病熬、大病拖、重病来不及往医院送的情况十分严重。33年前,从部队医院退伍的他到双峰当起了医生。33年来,他多次放弃进城关工作的机会,靠着一双脚走遍了双峰的28个山村,为山里老百姓及时解除了病痛。为了给山里的老百姓营造相对舒适的就医环境,近年来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卫生院的建设。现在,卫生院的条件大大改善,当地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下转A06版)

 

  电视截图及文字整理:记者 屠传宏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