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与意大利罗米欧公司签署了总价值3.5亿美元的造船合同,新乐将为罗米欧公司建造12艘“新乐型”7000吨级多用途散货船和6艘37200吨级多用途散货船。这是迄今为止宁波造船企业拿到的最大一笔订单。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造船企业获得大单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大单的背后是民间资本纷纷进军造船领域的图景。记者连日来走访象山、宁海、北仑等地的造船基地,火爆的造船场面振奋人心。据市船舶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市共有船舶企业60多家,除了韩国三星重工集团在北仑设立的船体分段生产基地外,其余都是民间资本主导。
专家指出,随着世界造船业东移,未来10~15年是我国造船业黄金发展期,我市应该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造船工业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长三角南翼重要的造船基地。
国际买家频频下单
就在新乐与意大利罗米欧公司签约之前,新乐公司还与土耳其一家公司签署了总价值2.4亿美元建造8艘“新乐型”化学品船的合同。“目前我们手头已经拿到了约60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合同,按现在的生产能力,要做到2011年。”新乐公司市场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合同主顾多为欧洲客户,所订造船舶包括化学品船、多用途散货船等不同吨位类型。
这么多订单在手,新乐的发展后劲十足,今年来,新乐已建造出口散装货船4艘、化学品船1艘,实现产值超6亿元。“为尽快消化这些订单,我们准备在象山投资8亿元创办一家新的造船企业。”新乐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法表示,下一个十年,新乐的船舶建造能力将达到年50万以上载重吨,总产值达到50亿元。
拿到大订单的不仅仅是新乐,宁波造船业不时传来接下上亿美元国际大单的好消息。今年浙洽会期间,宁波恒富船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CONTI公司签约,为其承建4艘7.53万吨级散货船,合同总金额为1.6亿美元。这是当时全省承接的单船吨位最大、合同价最高的船舶订单。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节告诉记者,目前“浙船”湖头渡基地同时有13条万吨级以上船舶在建,生产已排到2010年。记者还从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就有土耳其、乌克兰、德国、俄罗斯等国“船东”在甬建造船舶,业务量有数亿美元。
不少小企业虽然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但也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订单都排到2008年甚至2010年了,生意好得实在忙不过来。”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这样表示。
“宁波船”寻求技术升级
不过,大把订单并没有让企业驻足不前。宁波的造船企业正在寻求技术进步。
日前,浙江造船公司建造的全省最大吨位集装箱出口船在位于奉化最东端的滨海小镇松岙镇下水。伴随着香槟撞击船体的声音,这条载箱量达到4250标准箱、有10层楼高的“宁波船”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徐徐向水中滑去。
“它的设计技术首次打破了韩国在新型集装箱船设计领域的垄断地位,不仅标志着‘浙船’在建造国际新型集装箱船领域有了新突破,同时也意味着我省船舶工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说。据介绍,这条船采用双底双壳、单机单桨模式,具有先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人机舱,一人可以单枪匹马驾驶,是世界航运市场上主流的货运船型,适航能力强,设计水平和航行性能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目前“浙船”投资3.2亿元的大笠山造船基地建设技改项目已经投产,建造了一座8万吨级船台、一座8万吨级舾装码头和4万多平方米现代化船体加工车间,其造船模式正从分段制造向分道制造过渡,造船技术和水平居全省前列。技改项目完成后,“浙船”将有能力承建10万吨级大型船舶,新增年产值20多亿元。
“经济总量每年翻番,全镇销售超200亿元。”这是今年初松岙镇这个工业生产总值不足5亿元的小镇定下的5年发展目标。
从5亿元到200亿元,靠什么来支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松岙镇有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表示,从今后5年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开发的大趋势中,松岙镇明确了打造船舶修造业、海运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三大基地,其中造船板块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为依托,已成功招商引进大湖造船有限公司、浙江大洲造船公司等项目,船舶业务从单一的造船业向船舶配套产业延伸,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最大船舶修造业基地。
“新乐”人均创利超十万
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占地仅70亩,职工300多人,然而其人均创利却超过10万元。 “我们通过劳动密集作业外包、加大技改投入等方式,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转变。”新乐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忠说。
老家江苏泰兴的宋凤鼎夫妇曾经是“新乐”的冷作工和电焊工。7年前, “新乐”把冷作电焊作业及20多个作业工人都承包给宋凤鼎。如今,宋凤鼎给自己的工程队领来了营业执照,队伍也发展至150多人,他本人也开上了小轿车。
除冷作电焊作业外, “新乐”还把涂装、管道两大作业以相同的方式承包。 “虽然公司日常运转需要300多人,但真正属于新乐造船公司的职工,仅110多人。把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作业外包,可以让我们腾出更多精力改进技术工艺和开发新产品,公司本身成了管理型的企业。”新乐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法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 “新乐造船”利用有限的发展空间,产值从1997年的600万元跃升至如今的上亿元,人均创利也节节攀升。去年,他们建造了7000吨级散货船销住欧洲国家。今年,他们又积极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3500吨级化学品船。 “在引进高科技人才上,我们舍得花钱,引进的技术人才月薪都在5000元以上。”刘春法说。
新船下水(资料图片)。记者王增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