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韩洁陆裕良)旨在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确定基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5日落下帷幕,中国高层明确表示,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十多年来,中国每到年末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这一表述凸显中国明年发展任务的新变化。中国社科院4日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减少贸易顺差、抑制投资以及控制流动性过剩等成为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根据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从目前的“稳中适度从紧”转向“从紧”,财政政策虽然继续保持“稳健”,但在调控方向上更加注重“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支出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对此,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调控趋紧主要针对中国当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对稳定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也有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增加及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入,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目前已超过1.4万亿美元,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而面对居高不下的投资增幅,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节能减排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2008年将被视为完成中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根据会议,明年中国政府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的基础上,将出台和实施更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并强调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指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不断上涨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趋向过热的明显信号。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国的CPI继3月突破3%警戒线后一路走高,在8月和10月双双达到6.5%的十年新高。
针对这一新挑战,会议传递出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信号,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
确定明年经济调控方向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将更加关注农业和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这一表述足以可见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虽然中国粮食生产将连续四年丰收,今年总产量有望超过万亿斤,但是耕地减少和人口增长仍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挑战。
根据会议,发展农业仍是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同时,将“发挥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力争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民生方面,中国政府明确表示,2008年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根据会议部署,明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就业,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并且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建设。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提出,明年将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强调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根据社科院专家预测,2008年中国GDP增速将会有所回落,与今年预计11.5%的增速相比,明年增幅将可能低于11%。
“中国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意在为高速增长的经济‘降温’,”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杜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这一调整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贸易顺差,使中国经济增长由过多依赖出口转向国内消费,从而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