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菜篮子“绿色”分量越来越重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1-02 03:07:46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冯春鸣 通讯员郭廷昌)进场交易的某菜农青菜农残超标,检测人员一刷该菜农的IC卡,查出该批次青菜产自钟公庙蔬菜基地。驻场联合执法组当即对农残超标青菜进行了处理,并把情况通报给钟公庙蔬菜管理部门。这是近日发生在市蔬菜批发市场的一幕。

 

  从生产源头到各级流通主渠道,我市建立了层层把关的菜篮子质量监管网络,让市民菜篮子 “绿色”分量越来越重,让百姓一日三餐吃得越来越放心。

 

  从生产加工环节开始,我市就对菜篮子商品的质量安全设下了 “关卡”。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级蔬菜基地12万亩,市级生猪基地牧场16个,通过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生产管理,菜篮子商品的质量安全稳步提高。全市建立10家县级中心屠宰场和36家乡镇屠宰场,生猪基本上全部定点屠宰。这些屠宰场全部设立检测点,对宰前生猪的瘦肉精进行检测。豆类制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实施市场准入制、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得到了有效保证,机械化豆类制品加工企业代替了小作坊。

 

  覆盖流通主渠道的检测网络,是确保菜篮子商品安全上市的一道质量安全 “过滤网”。江东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早建立水产品每日检测制度的大型水产品市场之一。这家占据市区八成水产品交易份额的市场,每天随机对约20种水产品进行甲醛、二氧化硫的抽检,海虾、梭子蟹、带鱼、小黄鱼等重点水产品的抽检比例则达50%以上,不合格水产品交由工商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的检测制度同样存在于市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去年9月份,该市场还率先在全省推行IC卡交易制,一旦发生蔬菜质量问题,可立即追溯至经销户及生产基地。迄今,市场已通过IC卡追查到了49批次农残超标蔬菜的源头。

 

  在菜市场、超市为代表的零售环节上,我市也有一道为菜篮子绿色消费把关的 “闸门”。目前,全市200个摊位以上的规模菜市场已全部建立了蔬菜农残检测点,其中40个菜市场还建立了水产品甲醛检测点。未经过批发市场抽检的蔬菜进场交易前将接受农残“体检”,不合格的蔬菜将被清除出场。家禽和猪肉则必须凭检疫的合格票证才能进场。不少大型超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菜篮子商品检测制度。目前,我市已有4家批发市场和12家菜市场经商务部验收批准为绿色市场。

 

  我市已成为全国各大类菜篮子商品检测网络覆盖面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市的 “两荤两素” (蔬菜、水产品、猪肉、豆制品)这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已建立覆盖全市的联网检测体系。市贸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我市猪肉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为99.04%,抽检水产品合格率在99%以上,抽检蔬菜农残合格率为99.5%,抽检豆类制品合格率为100%,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