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近百家鄞企异地投资发展初见成效
稿源: 鄞州新闻网  | 2008-01-03 12:01:11

  宁波一舟集团设在江西省上饶县的通讯连接线生产基地日前正式建成。一舟集团董事长张文阳表示,斥资1.2亿元,经过数年努力,“一舟”终于可以把通讯连接线这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了。“腾空”后的姜山原厂区将致力发展楼宇智能和新材料两大高新产业。和一舟集团一样,截至目前,“走出去”到异地投资的鄞州企业已不下93家,由此腾出来的空间,将有效促使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企业“走出去”速度加快

  最近,区经济发展局对区内企业“走出去”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走出去”近两年速度加快,从前年开始到去年8月,共有56家企业外迁,占“走出去”企业总数的60.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到异地投资的区内工业企业至少有93家,已征地1.5万亩。投资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内和周边的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份。转移的行业涉及纺织服装、铸造、农产品加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配材、机械基础件、金属制品等。

  去年5月,培罗成集团在江西彭泽的新厂房正式投入运营,目前新厂经营状况良好。该集团总经理陆宏国告诉记者:“选择内迁是因为企业在鄞州的发展成本高涨,利润缩水。以劳动力成本为例,在宁波,工人的工资一年高过一年,现在连1500元/月都难招到工人,而中部地区只要800元左右。对服装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承受劳动力支出的成本压力更重。”

  像培罗成这样的“走出去”企业,依托转入地相对低廉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多获得了初步成功。在93家企业中,已经异地投产的有40家,去年共实现销售收入84.6亿元,既为转入地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出去”后提升我区产业

  将拖鞋产业转移至江西后,五乡镇的晶安制鞋厂目前正在全力改造原厂区厂房。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在鄞州本地相比,公司把拖鞋生产线移到江西的最大优势在于比较容易招到工人,目前“晶安”在江西拥有340多名员工,拖鞋生产线运营已经步入轨道。该负责人坦言,拖鞋生产线“走出去”后,当前公司最关心的是将“笼子”腾空后,如何换“好鸟”。

  晶安公司现已经决定在原厂区上马注塑机研发和生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产业相比,注塑机的研发生产没有污染,是受国家和当地政府鼓励发展的一项优势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在,公司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原厂房改建,预计今年开春将正式投产注塑机项目。”该公司负责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像晶安公司这样通过腾笼换鸟方式进行整体搬迁,是当前鄞企“走出去”的方式之一,采取这种方式转移的产业一般资源消耗多、产业层次较低,包括蔺草、铸造等行业。除此之外,还有生产环节转移、转移基地建设等方式。有实力的企业一般实行延伸产业链或开拓市场的扩张式转移,通过投资新建、租赁经营、外包加工等方式,到外地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主动设立一些生产环节和配套基地。如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新疆喀什地区建立棉纱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棉花资源,满足自身原料需求,实现低成本扩张。奥克斯在南昌建立空调生产基地后,与其长期合作的10家企业也随之落户南昌,解决了奥克斯空调的配件供应问题。

  产业梯度转移将深化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企业“走出去”的产业不同,方式也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的产业升级,这要做好“走出去”和“升起来”相结合的文章。

  记者从区经济发展局了解到,去年3月,我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梯度转移、产业升级的若干意见》,规定对符合产业转移、自愿进行产业转移升级的企业,给予补偿和奖励。同时,通过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等办法,严把本地新项目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一概拒绝。对于转移出去的企业,则敦促它们抓住转移的机会,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把高污染、高能耗消灭在转移途中,避免把产业转移等同于产业搬迁。

  为帮助企业更好更快走出去,我区还通过与外地政府接洽,在鄞企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工业园区,如区政府与江西余干县政府签订协议,在该县的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建设占地1051.4亩的鄞州余干投资创业园。横溪镇政府在安徽芜湖征地700亩作为转移基地,已有13家企业协议入驻。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低档产业的加速转移,本土产业层次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制约日益明显,区域微观经济环境形势正在助推产业转移。今后,我区“走出去”的企业将会增多,转移的产业也将向高端化发展。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