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镇海李母张太夫人墓表"乱石堆中被发现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1-04 12:00:21

  图:墓表被吊走保存。

  中国宁波网讯被称为“近代中国实业缩影”、叱诧风云百余载的小港李氏家族,是宁波帮一直以来的骄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小港李氏家族中,有一位女性,对李氏家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她就是李氏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李太君张氏。

  半个月前,镇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在镇海招宝山下的乱石堆中发现“镇海李母张太夫人墓表”,这块墓表用整块优质梅园石雕凿,宽3.38米,高1.68米,厚0.21米,重约3吨。墓表上刻着由句容名人王履康撰文、大书法家伊立勋书写的1300余文字。

  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称,如此巨大的墓表为浙东地区所罕见。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 “镇海李母张太夫人墓表”上1300余文字被一一解读、研究,大家惊讶地发现,墓表展现的是小港李氏家族中一位崇尚教育、走在时代前沿的新女性形象。

  一条家训,子孙后裔100余人成为专家学者

  1860年,张太夫人(1843-1918年),从现在的鄞州嫁到镇海小港李氏望族,配李也亭独子李梅塘为妻。因女人一般不入家谱,张太夫人名字现无从知晓。

  当时,李也亭已经靠沙船起家,后来独子李梅塘继承父业,和李听涛一起经营沙船业,但只是守成,没有发展。到李家第三代、第四代之后,一下子人才济济。这是为什么呢?据镇海文物管理人员介绍: “这与张太夫人当时崇尚先进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出土的墓表记载: “其教子孙若孙也,曰:……农、工、贾、矿、理化、医药,或裨实用,或利群生,肆而习之,积久自寤。”

  这里说的是张太夫人提倡科学救国。当时,正值列强瓜分中国、西方舶来品侵占中国市场之时,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通女子,能够想到科学救国这一层,确实不简单。

  在张太夫人的影响下,李家第四代“祖”字辈72人中,大学学历的32人,其中19人游学海外,后来大多成为煤矿工程、铁路机械、电力事业以及医学、电影等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像李祖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归国后,长期担任中国化学工业社经理,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巨大贡献。像李祖云,早年蒙张大千指点,1933年任中国女子书画会主席,曾因支援抗日,受到朱德总司令的嘉奖。

  据当地文物历史学者考证,小港李氏家族中游学海外的共140余人,其中100余人在各自领域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或企业家。

  一桩义举,400余良家子女脱离南洋苦海

  墓表记载: “某年奸民谋略卖良家子女四百余人,舟之海外,道经镇海,为夫人所闻,遣子征五商之海关,总榷已报可,旋为所前延搁,舟忽驶去,续遣子云书星夜走沪上,议电某红十字会,賫金南洋,赎而归之。”

  这个故事说的是当年张太夫人偶然听说镇海口停了一艘准备开到南洋的大船,里面装的是一批被奸人蒙骗的良家子女,正准备贩运到南洋去做苦力。得知这一信息后,张太夫人决心要帮这批同胞。于是先派出五子征五同海关税务司交涉,准备先把船期搁下来,再想办法替他们赎身。谁知,得知不妙的奸民突然开船离开。

  张太夫人一听急了,当时的宁绍台也说,船已经开走,没有办法了。但张太夫人并没有放弃,又派长子云书连夜赶到上海召集同乡中的权威人士,集体电告外国红十字会,同时派人带着银两从南洋把400余人全部赎回。

  一次赈灾,数以万计的灾民得以生存

  除了拯救400余良家子女免于苦役外,张太夫人还有一桩义举也被刻进墓表: “先是浙之镇海大饥,于戊戍中更,壬寅而浙东赤旱踵见先矣。太夫人忧之,始令散粟……全活者以数十万计……”

  这段记载说的是,光绪二十四年,浙江大旱,当时无数饥民无法生存,有的甚至不得已开始抢夺一些富人家里的粮食。张太夫人见状,立即开仓救灾,但还是解决不了数不胜数的灾民。为此,她又购米万斛进行赈济,同时又派长子云书到外地购来大米赈济灾民,无数灾民因此得以活了下来。

  更值得称道的是,1885年3月,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开始后,当时的浙江提督欧阳利见,苦于缺乏资金组织“团练”和征募兵勇,张太夫人得悉后,慷慨出资数万银两,有力地支援了抗法战争镇海之役,为世人所称颂。

  1918年,张太夫人去世,出殡队伍长达约4公里。之后,其子李云书等择取张太夫人一生中八件美善之行,成《八徽图》,清代诗人王国维还特地配以诗文。(记者朱志莹通讯员洪余庆)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