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陈爱红樊卓婧)“这是我琢磨了10多年的小玩意儿,很多人都喜欢,不知道能不能派上更大的用场?”家住江东白鹤街道丹凤一村的华爱月女士近日来到本报热线室,展示了自己亲手做的绣球,说自己的作品曾作为礼物漂洋过海,也曾在宁波服装博物馆展出,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希望能大有作为。
华爱月做的绣球形状圆实,丝绒的表面点缀着珠片和绣花,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她告诉记者,她年轻时候就开始琢磨这玩意儿了。那时她和单位附近一个女裁缝很谈得来,看到对方裁下来扔掉的边角料,觉得可惜,就拿回家做点手工布艺,像跃龙门的鲤鱼,沙发上的布枕啊,后来看到广西刘三姐的传说,就喜欢上了象征缘分和好运的信物绣球。1995年退休后,她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在市场上买来丝绒、珠子和闪光片,专心做绣球,时间久了,绣球就做得有模有样了。
华爱月做的绣球分两种:一种是3个椭圆为一组,36个椭圆组成一个绣球,这样的绣球有8个孔,里面可以放香料,但是容易变形;另一种就是用6个正圆形拼接,形状饱满,很适合挂在窗前帐上。华爱月喜欢用红色的金丝绒作表面,她称之为中国红。以前她还会在红丝绒的表面描凤绣花,现在市场上有了这绣花丝绒面料,做起来就更方便了,一两天就能完成一个绣球。
时间久了,周围很多邻居都知道华爱月有这手绝活,纷纷慕名来讨绣球,尤其逢年过节或者有喜事的时候,华爱月更是忙不过来。不过,累虽累,她心里高兴。后来,社区里一名阿姨求她帮忙做几个精致的绣球,说是在美国读博士的儿子准备送给他的导师。华爱月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以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小绣球,原来还能作为礼物送给国际友人,于是更有信心了。去年,她把自己做的绣球送到了宁波服装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精致的手工大为赞叹,将它们作为展品挂在展厅里。
华爱月说,她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这些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所以希望自己的绣球可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以前看电视剧《红楼梦》,总觉得王熙凤所坐轿子上挂着的绣球远没有她做的好看,后来听说电视剧要重拍,她还给剧组写过信,不过没收到回信。
“你想想,以后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绣球出自我们宁波人之手,那有多好!”华爱月说,她愿意为剧组或者公益活动免费提供绣球,也愿意教大家怎么做绣球,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锦上添花。
华女士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记者 王增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