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促进大学生就业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1-21 13:12:00

  本期嘉宾

  孙国茂宁波市人事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高浩其宁波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徐可明宁波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

  陈 烨宁波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副处长

  陈 晓宁波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副主任

  周文革宁波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

  徐贵水镇海区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张卫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

  胡晓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乐器专业主任

  熊本奎宁波永发集团营销副总

  永发集团的副总熊本奎去年6月从宁波工程学院招聘了一名大专毕业生小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小任只有大专学历,但努力勤奋,工作主动,善于沟通,用了一年的工夫,现已升任集团人事专员。

  但和小任相比,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却大多在为如何就业而发愁,围绕大学生就业难的困惑,政府部门应该做些什么?学校该做些什么?用人单位该做些什么?学生自身又该做些什么呢?近日,晚报民情直通车驶入宁波工程学院,邀请人事部门、高校及用人单位的代表,和即将毕业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探讨。

  政府部门可以做些什么?

  交通学院学生小王:对找工作有点迷茫,宁波市有关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了哪些平台?

  孙国茂: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几方面特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企业提供的实际就业岗位相矛盾;较高的初次就业率与频繁的“跳槽”现象相矛盾;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我认为政府主管部门着重要做的就是引导、服务,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到民营企业建功立业,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引导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政策引导、二是信息引导,服务的手段是要多搭建和搭建好就业平台。

  在政策引导方面,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2006年8月份出台的《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之后相继出台的5个配套政策,都是扶持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

  在信息引导方向,2006年5月我市首次发布了《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列出了我市最紧缺的六类人才,涉及37个行业类别、250多个专业。

  2007年9月,我市又在全国首次发布紧缺人才指数,列出我市进入最高级别“红色预警”状态的25个极度紧缺岗位,还在30个重点行业中列出进入“橙色预警”状态、人才相当紧缺的五个行业。

  在搭建就业平台方面,已经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每年一届的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从199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8届,已经有10.2万多名毕业生通过这一平台找到工作。

  1月23日,第19届毕洽会将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有1200余家招聘单位将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近5000个岗位,而且今年对所有参会单位及毕业生全部免费;此外,我们还联合在甬高校,携手搭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洽谈服务平台,如2007年11月18日至12月16日的宁波市2008届大中专毕业生系列专场服务月活动,前后举办了6场校园专场招聘会;中国宁波人才市场也在2007年推出“毕业生职场炼金”活动,每季度举办一场针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公益招聘专场……这些举措都是政府为毕业生搭建的很好的就业平台。

  学校可以做些什么?

  建工学院学生小杨:现在企业招聘总倾向于专业对口,我想问,学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高浩其:毕业生可以说是高校的一种特殊“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的问题。首先是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有预见性,近年来,宁波工程学院遵照“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根据地方经济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如土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具、油气储运等。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很抢手。

  第二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问题,我们学院正朝着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应用型的一线技术员的目标努力。十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培养方面花了不少功夫,这样,学生毕业后马上可以上岗操作。

  徐可明:就业指导也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的有效手段,我们从学生一进校门开始,就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请用人单位给学生上就业辅导课,让他们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

  用人单位可以做些什么?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小黄:请问熊总,一般你们对刚录用的大学生,每月给多少工资?我听说很多毕业生刚进企业工作时,工资很低,每月一千多元,除去吃住,剩下没多少了。

  熊本奎:像我们企业,一般对刚招进的大学生,每月支付的工资大约是1500元,但如果做得好,不久后每月就能拿到2000元左右。

  陈晓:现在一些企业的工资待遇过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着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在用人方面更谨慎了。根据劳动部门发布的2007年度初次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基本在千元以上,如果当导游、车工等,工资还不足千元。过低的工资水平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愿意去一些待遇差的企业,去了后又跳槽。部分企业在和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存在不平等现象,有些承诺的条款不兑现。

  高浩其:就业者的工资高低和产业结构有关。如纺织行业的工资就相对低些,而电子信息行业的工资就高些,所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收入的关键。

  孙国茂:近几年,集团化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逐年上升,他们已经看到人才的重要性,从招聘毕业生、自己培养人才做起。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需要适时储备人才,因为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陈烨:有些企业在招聘时过分强调优先录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实际上这是企业缺乏长远考虑、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对新企业产生认同感要花很长时间,一旦有更好的岗位,很容易离开。而刚毕业的学生可塑性强,企业可根据需要将他们培养成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

  高浩其:其实,企业不妨考虑与高校联合办学。如石油化工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专业,镇海炼化曾和我们合作办过班,毕业的学生全部到他们企业去工作。

  胡晓光: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是一种双赢。如我们学校新开设的“乐器制造技术”专业,就是和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搞的订单式合作,学生选择了乐器专业,就有了工作。订单式的合作办学,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走上专业岗位。

  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电信学院学生小马: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熊本奎:企业招人不光要招研究生、本科生,还要专科生、中专生。现在企业招聘人,需要的是肯干事、会干事、能发展的人,希望毕业生能伴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专科生、中专生在企业也一样能发展。我发现很多大学生到企业工作沉不下心来,总觉得自己在企业工作是屈才了,让人感觉你是把企业当“跳板”,一有机会就会跳槽。实际上,现在企业不是不用大学生,而是怕留不住大学生,所以,他们宁愿招收下岗工人或懂行的老技工,只要能干活就行。

  陈烨:从我市去年毕业生就业的去向看,2007年全市共有33384名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其中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有27079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5.2%。从毕业生学历层次分析,2007年,共有16名博士、799名硕士、14743名本科生去各类企业就业,高学历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增加了。

  徐贵水:离开中心城区到基层就业也应该是一条好的出路,我们宁波有些县(市)区为吸引毕业生去当地工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引才政策。如镇海区从2006年起推出人才安居工程:凡到镇海非公企业工作的本科以上毕业生,3年内每月享受200元-400元不等的租房补贴。有些企业还出台配套政策,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对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发补贴。

  熊本奎:每年收到的应聘简历不下5000份,但说实话能吸引我们的不多。有些学生在简历中光介绍自己如何如何好,但对自己看中的企业却不了解,更别说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建议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撒网式的简历,到处投。这些都说明我们毕业生欠缺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其实简历用不着弄得很复杂,只要你有独到的东西,写明自己的专长,马上能抓住招聘人员的眼球就行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浙大招聘时,有个女孩的简历上直接注明想到永发集团工作,说明她在应聘前已关注过永发集团,我特别关照下属要关注这个学生。另外,简历特别忌讳错别字,有时这也能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

  (记者蔡铁锋通讯员何兵)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