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漫游费是广大消费者的心声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冯晓芳、江国成)“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22日14时在京举行,共有18位代表参加本次听证会。
|
提交听证会论证的两个方案,都取消了现行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高出本地通话费标准资费的每分钟0.2元。两个方案的主要区别:一是方案一继续实行主叫和被叫按同一标准收费;方案二实行了主叫和被叫差别收费。
二是方案一仍区分后付费用户和预付费用户,实行不同的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方案二统一了对这两类用户的资费上限标准。
三是方案一对用户漫游状态下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通话另外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方案二合并了用户漫游通话费和国内长途通话费,不再另外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四是在包含国内长途通话费的情况下,方案一国内漫游状态下通话费上限标准平均下降了14.9%;方案二平均下降了63%,但后付费用户拨打漫游地电话的资费上限标准提高了每分钟0.1元。
专题:手机漫游费听证遭遇四大质疑
资费调整两方案 国家发改委、信产部11日公布两套听证方案,该方案由信产部委托有关研究机构提出。具体的讨论方案分别是:
方案一:取消现行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每分钟0.2元。国内漫游通话费实行主被叫按同一标准收费。不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后付费用户上限标准每分钟0.4元,预付费用户每分钟0.6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另外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每6秒0.07元。 方案二:取消现行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每分钟0.2元。不区分是否占用长途电路,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国内漫游通话费实行主被叫差别收费。主叫上限标准为每分钟0.7元,被叫上限标准为每分钟0.3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解析:两套方案均提出要将上限每分钟降低0.2元,不同的是主被叫按同一标准收费还是差别收费。第一套方案相当于在目前的资费模式下,简单将上限降低两毛钱;第二套方案则提出一个新的构想,将国内长途通话费融入其中,并且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详细>>>
听证会代表构成 官方表态: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消协遴选推荐5名听证会消费者代表,最大限度反映社会各个层面消费者意见和要求。这5名消费者代表来自5个行业,代表包括1名管理干部、1名大学教授、1名中学退休教师、1名律师、1名公司顾问。基本涵盖了以公务、商务为主出差产生手机漫游通话费用和以自费旅游、探亲为主产生漫游通话费用等几个方面消费者。5名消费者代表分别来自北京、辽宁、上海、湖北、四川,代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五个大区,具有广泛性。5名消费者代表中,男性4人,女性1人;汉族4人,少数民族1人;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5岁,平均年龄46岁。详细>>> 记者打探:这6名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湖北、四川和辽宁以及中消协。其中,北京代表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张严方、上海代表为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的江宪律师、四川代表是成都大面中学退休教师黎香友、辽宁代表是沈阳佐臣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沈长征、湖北省代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而中消协以不方便为由,拒绝透露其代表姓名。详细>>>
== 漫游费听证遭遇四大质疑==
质疑一:漫游费成本,到底能不能算清?
就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来说,两个方案中都看不到对漫游费成本的核算。这就让人疑惑,没有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听证代表如何对手机漫游收费发表意见?这样的听证会岂不是盲人摸象,这让听证会代表如何发表中肯的听证意见,还不是胡说一通得了?
北京市消协:新公布的两个方案都回避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就是“手机国内漫游费的成本是多少”?“没有具体的国内漫游成本,怎么知道设定的上限合理”?详细>>>
听证会上海代表江宪:这次赴京参加听证会,即便不能再进一步的降价,我希望电信部门至少可以公布手机长途通讯费长途费的成本。详细>>>
律师上书国家发改委:可时至今日,听证代表对漫游费是否存在社会平均成本?社会平均成本究竟是多少?漫游费价格究竟有多大下浮空间?都一无所知……其实成本的真相就在国家发改委手中。详细>>> 质疑二:听证两方案:消费者看不懂! 一名普通的消费者:不是说要大幅度降低国内漫游费吗?怎么才下降了两毛啊。消费者的感觉是不解渴。详细>>> 北京市消保委主任邱宝昌:两个方案都比较复杂,把漫游费和长途费捆绑在了一起,让漫游费、这个老百姓本来就有些搞不懂的问题更复杂、更看不懂了。详细>>> 听证会湖北代表江宪:代表完全可以否决申请人的方案,但能否在会上直接提出新方案,确实值得研究。详细>>> 新华网友:医生的处方是天书,看不懂。手机漫游费用降价方案,读不懂。对某一系统、某一部门的小集团利益的调整,真得就如此之难。详细>>> 质疑三:听证代表,咋选出?能否代表民意 “根本不知道漫游费听证会代表是如何选择的,如果是指定的话,怎么保证代表们能反映所有的意见呢?”消费者如是质疑到。随着听证会的临近,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听证会代表的身上。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参加听证会,他们能代表民意吗?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听证代表只代表他自己,意见优先,只要意见不同就应该有同等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们的听证会和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没有任何区别。详细>>> 专栏作者许朝军:听证会代表名单其实不应是什么机密,之所以成了机密,主要还在于其背后的目的,就是希望以此最大程度地阻断听证代表与普通用户的接触,也就是希望听证会按照主办方的意图来进行,而不是按照听证的结果去实行。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教授:听证会代表的遴选标准关乎代表的具体资格条件,至少应当考虑到代表的广泛性(结构布局)、代表性(民意基础)、专业性(代表能力)和独立性(立场取向)等四项内容。目前,我国采用的自上而下的遴选方式必然使其公正性大打折扣。 质疑四:听证会,岂能悄悄开? 北京市消协:漫游费听证会应该通过电视、电台全程公开直播,使之透明,以改变公众对听证会不公正的看法,让听证会真正达到听证的目的。详细>>> 新京报社论:听证“全程直播”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杜绝人为操纵的黑幕。许多地方的听证会常常会和民意不合拍,究其原因,除了听证代表产生机制不健全外,还与这些听证代表可能与利益集团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关联,从而作违心的表态。详细>>> 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褚洪波:由于听证会组织者的独立性不足,并且缺少一个成本监审程序,导致我国听证会制度很容易沦为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操纵价格、压制民众利益诉求的工具。迄今为止所举行的听证会,往往变成“涨价会”、“听涨会”。从根源上来看,价格听证是公众与垄断集团利益博弈、维护自身权利的“公器”。详细>>>
发改委和信产部公布的两大降价方案看来并未获得百姓的称道,反而遭遇了“离消费者诉求相距甚远!”的尴尬提交听证会手机国内漫游费的方案具体内容是什么?设定降价幅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听证会岂能成为是闭门会?”媒体在高声质疑。“听证会就是政府做好了文章,由消费者代表‘背书’”,消费者不满的语言中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但闭门的听证会显然不符合听证制度这一现代文明成果的初衷,而“公开”是听证的标志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