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化大堰山区,有一所我市贫困生最多的小学———三溪小学(本报1月17日A03版曾报道)。虽然地处偏僻,学校贫困,困难学生众多,但10名老师敬业爱业,特别是校长王力多,家在奉化市区,却在山区任教十多年,以学校为家,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发挥共产党员的热量,一直致力于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她说: “当老师,那可是良心活!”最近,王力多老师荣获省级“春蚕”奖。
看到她,你不会与贫困山区教师联系起来,更不会与贫困小学的校长联系起来。她已45岁,打扮却新潮:红色收腰羽绒衣、黑色短靴裤,再配一双中跟皮靴,烫了头皮,化了一点淡妆,显得格外有活力。
“你好,我叫王力多,力量的力,很多的多。”1月16日,我们第一次碰面,她在自我介绍时,不忘幽默一句:“是不是觉得我充满了力量?”
奉化三溪小学,位于距离奉化城区48公里的深山处,是我市惟一的乡村寄宿制小学,也是我市贫困学生数量最多、留守儿童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王力多在这里,不仅仅是老师,还要充当许多角色。
保姆王力多
“咚———咚——— ”
凌晨1点多,清脆的敲门声回荡在山谷里,惊飞了在树上栖息的鸟儿。
“出什么事了?是学生吗?”这个学校里住了106名孩子,王力多晚上睡觉一般都不敢睡沉了,听到响动,一下子就能醒。她侧耳一听,果然,有个童声在叫她: “王老师,王老师。”
王力多一下子爬出被窝,披上衣服去开门。是一个六年级的女学生。她用手捂着脸颊,含着泪说: “老师,我牙痛,睡不着。”
王力多看了一下她的脸,都肿起来了,是一颗蛀牙在作怪。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带她去找牙医,可这三更半夜的,又在山里,三溪村只有一个小小的医护室,哪里有牙医!
怎么办?王力多想到了一个土办法,用酒精麻醉。她的寝室里有用来烧菜的料酒、味精。她用棉花醮了一点酒和味精,塞在孩子的牙缝里。不知是不是真的发生作用了,孩子躺在王老师的床上睡着了。
这事过去两年了。牙痛的女学生叫什么名字,王老师已经想不起来,却记牢了这个止牙痛的土法子,到现在酒还是保存着, “要紧关头,还是有用的。”
“100多名学生寄宿在校,压力最大的还是老师。”王力多感慨说。学校没有生活老师,于是任课老师包括校长,都成为了这些学生的保姆。每周由任课老师轮值,老师每晚10时要到各学生寝室查铺,为睡相不好的学生盖好被子。为照料好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学校还指定一名女教师在寝室陪睡。
学生尿床了,值班老师便把事先准备的衣裤替他们换上,有个头痛冷热的,值班老师、校长就连夜寻医找药。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五年级寄宿生王志强因患感冒发烧39度。刚刚就寝的王力多闻讯,立即给三溪医护室打去电话,随后与值班老师傅丽萍一起把王志强送去就诊。
妈妈王力多
“王星在吗?”2007年3月2日清晨,本因放寒假在家休息的王力多,拎着几件新衣服和学习用品早早出门,乘了两个小时的班车,来到高山深处的田墩村,走到一间破旧的平房前。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从屋里跑出来,高兴地牵住王力多的手,直往家里拉。王星的奶奶看到孩子又穿上新衣服,感叹说:“这孩子,还真有福气,有个王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她,老送衣服过来。”
王星现在在三溪小学读六年级,三年前,王力多成了她的班主任。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她80多岁的奶奶对王力多说:“王星3岁半就没了妈,爸爸又在新疆打工,6年没回家了,孩子就靠我们老两口卖毛竹拉扯大……”王力多心里一酸:“孩子,你就叫我妈妈吧。”于是王力多成了王星的代理妈妈。
今年1月18日,我和王老师又一次来到王星的家,家里只有老奶奶在。老人很内疚:“想倒杯水给老师喝,可是连个茶杯都拿不出。”老人整出来王老师送的衣服、学习用品给我看,还拉着王老师一直不肯放,总说幸亏有了王老师。
“每次家访,心里总觉得酸酸的。”回学校的路上,王力多对我说,今年2月份,班上有个孩子突然问她:“老师,为什么我们家里的被子这么硬,学校里的被子软软的?”王力多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连晒被子的人都没有,于是马上送了一条被子过去。
目前,三溪小学有40多名留守儿童,因为担心老师有限忙不过来,去年儿童节,王力多通过与奉化妇联合作,都一一为他们找到了代理妈妈。
班长王力多
三溪小学的老校长李常火告诉我:“整个奉化大堰镇,只有镇里的小学校长有行政职位,我们这里才10位老师,校长哪里像个校长,一点权力也没有的,最多算个班长吧。”
从1991年开始,李常火就在三溪小学教书,2002年,王力多接替了他的校长职位。这位老校长对王力多的评价是:她为山里的孩子们实实在在做了三件好事:让孩子盖上了暖和的新被子;让孩子每天能吃上一顿营养餐;为留守儿童找了代理妈妈。其他老师这么说王力多:“她很能干,总能为学生们争取来资金改善生活。”
王力多,1963年出生在奉化一个教师世家,妈妈、姨妈都是老师。18岁那年,她高中毕业后成了代课老师,在奉化西坞、尚田各地代课。1996年,奉化教育局定向招聘老师支持山区教育。“当时想着,只要成为正式老师,山区不山区无所谓。”于是,王力多成了三溪小学的一名老师。从那时起,王力多平常吃住都在学校,每周五下午回在奉化市区的家,周一早上5点起床,往山里赶,还要带上一星期的伙食。
王力多先到三溪小学下属的下旺小学(一~三年级)教学,3年后来到三溪小学教语文和音乐,才知道这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住宿的。宿舍不够,有的30人挤一间,基本都是3位学生挤两张床。她看到孩子们盖的都是破被子,棉絮露在外面,“心里像被揪住一样的痛。”
2002年,王力多成了校长。她给自己定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们置一套齐全的寝具。”在老校长协助下,她跑镇里,跑教育局,还叫来领导到学校实地了解情况。教育局拨下3.2万元经费,为孩子们购置了统一的被子、褥子、枕头、脸盆……
寝具解决了,学生伙食呢?这里的大多学生来自周围十里八村的困难家庭,每次回家,从家里带来足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在学校食堂蒸。夏天时,这些放置时间过长的菜经常发霉、发酸,于是孩子们带腌制食品。考虑到这些寄宿生的营养不足问题,王力多向上级部门多次反映,去年开始,由上级政府部门出资,每位寄宿生每星期二、四晚上能免费吃上每餐2元的营养餐了。去年5月起,每人每餐又提高为4元。去年5月25日,在王力多力邀下,宁波亿达钢化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波驱车直奔该校实地了解情况,当即表示:“从‘六·一’开始,我要让这里的寄宿生每天吃上一餐营养餐!”同时,他决定出资为学校更换课桌和整修学生宿舍。
说起这些,王力多总是不愿意多谈自己,总是说:“都是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关心,我才能办成这些事。”
设计师王力多
王力多留在三溪小学已经12年了。和她一起来山区教书的老师早都调走了,她身边,年轻的老师也换了一拨又一拨。
三溪小学的老师都觉得王力多很能干,很少有她干不成的事: “王老师如果想走,早就能调到城里去的。”王力多的家人也在劝她;“你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儿子都工作了,城里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还在山沟沟受苦干吗?”
我也不停问她为什么愿意留在这里十多年。她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看着外面卡车运来学校的石头、沙子,说出了心里的计划:
“新的宿舍楼马上要开建了,明年,孩子们不用再30人挤一间了,可以跟城里的孩子一样,4人一间,有热水澡洗。”
“我想在操场里建个足球场,可以让孩子们踢球。”
“宁波一家房地产公司已经答应为我们捐助一间电教室了,配上最先进的语音设备。”
“有一家牛奶公司,本来答应了每天送我们学生一瓶奶,可是突然没音信了,我想再去联系联系,如果孩子们每天能喝上牛奶……”
她用手比划着这个学校未来的蓝图,用欢快的语言说着。听着这些,我突然明白了她留在这里的缘由。记者卢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