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爬起床,脚刚落地就跌了一跤,这时才感觉腿脚好痛,腰也好酸。我知道,这是前天爬雪山留下的“后遗症”。前天上午,我与同事摄影记者江涛,随同鄞州区章水镇党委书记钱春芳带队的慰问团,爬雪山,渡水库,抬物资,徒步4小时,前往宁波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杖锡村慰问采访。当晚8点左右,当我们回到宁波时已筋疲力尽。由于时间紧,我只写了一条消息。今天,我记录了此次慰问采访的全部过程,以真实地反映冰雪灾害下杖锡村民目前的生活现状。 ———题记
接到山上村民的求助
我们此次采访计划是1月31日下午定下的。当时我们与章水镇镇政府联系,得到的答复很明确,“要上杖锡,车子肯定是去不了的。不过明天负责民政工作的几位同志会想法步行上山。”“他们能爬上去,难道我们就爬不上去吗?”奔赴一线采访的计划就这样定了。
2月1日上午8点半左右,当我们赶到章水镇时,书记钱春芳正忙得不可开交。“光送慰问金是不行的,山上早就传来求助,不少村民几天都没吃上新鲜蔬菜了。”大家激烈讨论着该给村民送去哪些急需品。20多分钟后,几箱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新鲜蔬菜,鱼、虾等海鲜备齐了,足足有40多公斤重。准备出发的时候,前方传来信息:山区冰冻非常严重,车子最多只能开到大皎。经过商量,我们定下了通过水陆两路进山的行程路线。
脸像被刀割一样
上午10点不到,我们一行9人出发了。钱春芳书记带队,随同的还有鄞州区卫生局俞曹平局长、陆国咪副局长,章水镇武装部长崔川良,镇慈善工作联络站副站长王秋林,章水镇党委秘书严波和镇政府报道员俞波,俞波是一个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女孩子。他们说,人多点,路上万一遇到险情有个照应,这样安全些。
从章水镇至大皎的路上薄冰随处可见,车子打滑难行。颠簸一个小时后,我们顺利到达周公宅水库。10点左右,一行9人颤颤巍巍跳上一辆铁壳船,小船上没有任何救生设施。
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水面,头上是纷飞的大雪,敲打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船夫说,这船是巡逻山林用的,平时水库里不允许其他船只进入。得知我们要前往杖锡,船夫显得异常惊讶:“山上冰冻好厉害,爬上去是很危险的。”
抬着物资艰难进山
中午11点左右,小船在茅镬靠岸。此处海拔高度大约300米,地上积雪至少7厘米。慰问团成员每人手提买来的物资,开始沿着堆满积雪的山间公路缓慢爬行。刚开始,看着银装素裹的山景,我们还感到兴奋。随着山路逐渐升高,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而且地上结冰严重,走路开始打滑。一个小时不到,很多人渐感体力不支,汗水加上雨雪,身上的衣服逐渐湿透。看着大家走不动了,慈善工作联络站的王副站长和随行的严秘书自告奋勇,将所有的物资都集中在他俩那里,然后找来倒在路边的毛竹当扁担,抬着物资艰难爬行。
前进到半山腰时,路上随处可见被冰雪压塌的电线杆和电线。在一山路转弯处,倒塌的毛竹更是阻挡了我们的去路,大家只好抄近路爬坡而上。山坡陡峭湿滑,地上全是结冰。为了防止滑倒,我们只好猫着腰,顾不上刺骨的冰雪,将手插在雪地里寻找支撑点。短短20米不到的陡坡,我们足足花了15分钟。
饥饿难忍啃冰解渴
中午12点半,我们不但饥饿难忍,而且口渴难耐,可眼前还是连绵的雪路。大家这才感到后悔:早上出发时应该带点干粮。
望着路边晶莹透亮的冰柱,大家也顾不上是否卫生,抓在手中就啃起来解渴。顿时,路上除了沙沙的下雪声,就是啃冰块发出的清脆响声。“这味道比‘哈根达斯’还要好。”俞波的玩笑顿时引来一片笑声。大家相互鼓励着,快到了,再过几分钟就到了。
距离山顶越来越近,结冰也越来越厉害。我们多人相继滑倒,手里的包也被扔出好远。路上每隔两分钟就会传出毛竹断裂的“啪啪”声。大家喘着粗气,埋头吃力爬行。
车陷雪中吃力推行
下午2点左右,我们终于爬上了接近山顶的一处民房。另一条山路的斜坡上,一位村民开着三轮车陷在雪地里。无论他怎么加油门,车轮飞快地转着,周围的积雪飞溅,但车子就是不前进。“帮帮去。”钱书记对大家说。
尽管我们都已筋疲力尽,还是振作精神,滑到三轮车前,吃力地帮助村民把三轮车推了上来。得知我们是从市区来看望村民的慰问团,这位姓李的村民非常感动,“想不到你们更勇敢,这么危险的路都爬上来了。”
村民接过蔬菜泪花流
下午2点30分,我们一行终于平安达到杖锡村。此时我们的衣服因为雪花结冰都变得硬邦邦的,头发上飘落的雪花也变成了小冰块。刚到村口,多名村民就拿着雨伞跑出来迎接,帮我们拍打着身上的雪花,叫我们赶紧到家去暖暖身子。
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就跟随慰问团冒雪赶往村民家中慰问。76岁的退伍军人李小夫得知慰问团一行徒步上山送物资,一手拉着钱书记的手,一手帮他拍着衣服上的雪花,“车子都上不了山,你们是怎么上来的啊?”当老人伸出双手,从钱书记手里接过钞票和蔬菜时,激动的双手颤抖着,泪花在他的眼眶里打着转。“虽然你们每年都来看我,但你们今天能上来,真没想到,这多不易啊。”老人不停地如此唠叨着。
下午3点半就睡觉
下午3点半左右,我们一行来到村民老沈家。此时天色还早,但老人已躺在床上。听说是慰问团前来看望,老人一骨碌爬起来,忙着要端凳子让座。 “这么早就睡了?”我好奇地问。老人说, “没什么事,不睡觉能干什么啊?现在很多人都这样。”
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据老人介绍,停电以后,蜡烛早就用光了,手电筒也没电池了,家中备的粮食也日渐减少。为了省着吃,很多村民每天只吃两餐饭。下午4点不到吃好饭后就上床睡觉,第二天上午10点多才爬起来吃早饭。所幸的是,山上很多村民养了鸡鸭,可以抵挡一阵子,不过天太冷,不少鸡鸭都冻死了。老人说,最难受的是没新鲜蔬菜吃,很多村民只能吃腌制的咸菜。
下午3点50分,我们经过该村一家小烟杂店。小店的货架上几乎全空了,只剩下少量矿泉水和几盒饼干等零星商品。 “米、面粉早就卖光了。眼看要过年了,这些东西却配不上来。”店主很焦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出不去。
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51岁的王继淼是杖锡村支部书记,他说,如此严重的冰雪天气他还未碰到过。1月16日,通往杖锡村的道路被封,一个星期前村里开始停水停电,电视无法看,手机也没法用。靠着村邮电所发电,村民还能用固定电话与外界联系。如今发电用的柴油也快用光了,这意味着村庄将彻底与外界隔绝。由于封路时间超过半个月,不少村民吃饭也成问题,目前1/3的村民家没米下锅了。另外,雪灾造成多名村民跌伤,但因为没电,卫生室的拍片设备无法使用,医生只能简单处理。
就在当天早上,几位老人拿着银行卡和钞票找到王继淼,向他求助,说家里揭不开锅,可银行卡里的钱拿不出来,有了钱也买不上东西。王支书说,虽然他最终想法解决了几位老人的问题,但如果时间长了,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没办法。
大家精神面貌还好
下午4点左右,村里一阵猪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奔到该村民家中,热闹的场面让我们眼前一亮:屋里放着一个偌大的木桶,装着热气腾腾的热水。旁边凳子上则是一头刚被杀掉的大肥猪,猪血淌在地上。几名村民有说有笑,把肥猪放在木桶里烫着毛。
“这猪、羊都是阿拉自家养的。快过年了,杀猪宰羊是传统。”村民们笑着说。大雪给村民的生活影响不小,但到现在大家的精神面貌还好。他们相信,有政府的关心,村民的生活就不用担心。
村民相送依依惜别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返回,否则将被困在山里。此时雪下得比上午更大了,多名村民把我们送到村口后又跑回家,给我们每人拿来了一根竹竿当拐杖。看着我们冻得通红的双手,他们又跑回家里拿来手套。发现我没有雨具,一名带着毡帽的大爷取下帽子,一定要我戴上,“你们还要走好久,戴上吧,遮遮雪。”我谢绝了大爷的好意。他上前拉住我的手,反复叮嘱: “走雪路脚不要抬得太高,要不太吃力了。”
下午4点40分左右,我们在村民们的祝福声中离开了杖锡村,手拄拐杖往回赶。当晚8点左右,我们终于冒着风雪回到宁波,结束了这次难忘的采访。
今天将送柴油上山
昨天,又一轮大雪袭击宁波,这对杖锡村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昨天一早,市委常委、鄞州区区委书记寿永年来到章水镇,部署下阶段对杖锡等山区村民的抗灾工作。期间他对受害最严重的杖锡村予以特别关注,说无论如何不能中断与杖锡的通讯。他还要求镇政府一定要组织力量,想方设法把粮食、蔬菜、药品、柴油等紧缺物资送上山,确保村民生活稳定。
昨天上午,章水镇政府购置了50公斤柴油,今天就将派人挑送上山。另外,章水镇政府昨天一早就发动全镇群众开始了大规模的扫雪行动,争取早日恢复通往杖锡的交通。
-相关资料
杖锡地处四明山腹地,海拔高度近800米,是宁波海拔高度最高的行政村,素有“鄞州西藏”之称。由于海拔高度高,这里常年气温较低,民间有“杖锡呒六月,乌拢就落雪”之说。该村面积10平方公里,有居民648户,常住人口1183人,以中老年人和小孩为主。由于花卉种植是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粮食存量较少。记者程鑫通讯员俞波
记者程鑫啃冰解渴。
程鑫与慰问团成员拄着村民送的竹竿下山。
被雪压断的树枝随时可能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