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买保健品需慎防“忽悠”解析四大陷阱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2-05 07:55:26

  随着“花钱买健康”观念逐步被人们接受,保健品消费成为节日市场一大热点。然而记者从工商部门获悉,不少保健食品、器械宣传哗众取宠,更有甚者使用“特效”、 “治愈”等禁用词汇,这些过度、夸大和虚假宣传让许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禁不住诱惑,引起消费投诉。据工商12315中心统计,保健品消费投诉不少,仅去年一年就有175起,上当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陷阱一打高科技幌子诱人购买

  上个月底,消费者吴老太来到工商12315中心投诉,称其于去年11月28日在镇海骆驼某百货商店不惜花费22660元购买了一张磁疗床。根据宣传书上介绍,该床由日本某集团研发,引进最新的医学、科学技术,结合人体工程学、生命学,能在睡眠的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并增进健康。店主还声称此床具有神奇功能,能治疗高血压、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由于吴老太一直受到颈椎病的困扰,尽管价格昂贵,但面对商家的竭力推荐,吴老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买了此产品。吴老太使用后,不但没改善疾病,反而产生严重的心悸、心慌和胸闷等身体不适反应。在镇海工商部门调解下,吴老太终于全额退货。

  工商点评:不良经营者常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有专利技术,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用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代替药品及医疗器械,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用品存在的副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提醒老年人不要被销售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在不了解产品作用的情况下购买昂贵的“灵丹妙药”或“神奇仪器”。

  陷阱二利用亲情式关怀推销

  去年底,年过半百的樊某到镇海工商部门投诉称,他于上半年购买了10多盒保健品,因食用后效果甚微,要求退货未果。而事前推销员王某曾多次来到樊某家中,与退休在家的老人亲切聊天,交谈中得知老人身体不好、免疫力差,便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保健品宣传其神奇的滋养功效,并告诉老人公司最近正进行让利酬宾活动,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还有大礼包相送,临走时还赠送给樊某2盒试用。后推销员又多次来到樊某家中,在他的“亲情式”推销攻势之下,樊某禁不住软磨硬泡,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购买了10多盒产品,但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际效果与宣传的相差甚远。于是,樊某欲将剩下的6盒总价为1600元的产品退还公司,但对方以“近期公司资金无法周转”为由推脱,樊某多次催促无效,只能向工商12315中心求助。

  工商点评:商家通常抓住老年人渴望亲情式关怀的心理,设下“感情陷阱”,然后通过上门推销,亲热地和他们交谈,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在交谈中记下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然后隔三岔五地向老人问好,有的还免费赠送产品。在人情味十足的问候中,老年消费者应保持一定警惕,不要购买那些功效不得而知的产品。

  陷阱三 “医生义诊”欺骗性强

  林女士在其居住的小区内参加了某保健品公司举办的“义诊”咨询活动。刚巧那几天林女士感到有头晕、胸闷等不适, “义诊”活动的开展让林女士免去跑医院的麻烦,本以为图了方便省了钱,但却被“义诊医生”查出有不少疾病。而接下来免费“义诊”变成了一场药品推介会,林女士面对眼前这些资深“医师”稀里糊涂就买下了他们的产品。后来经熟人提醒,才一语惊醒梦中人。按照产品上的电话和地址欲与商家交涉,商家却早已人去楼空。

  工商点评:一些经营者穿上白大褂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以及人群聚集的晨练场所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检查,煞有介事地告诉消费者患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或开设“免费健康咨询热线”,在热情地答疑释惑下,花言巧语地推荐其保健品。提醒消费者在接受义诊时,应明确义诊的举办者是否权威,出诊的医生是否有医疗资格等,以免上当受骗。

  陷阱四 “专家讲座”式促销法

  张某与许多老人一起于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次健康专家讲座。在酒店的会议室,几位自称是医学院的专家给老人们作了三个钟头的讲座,随后就是免费健康咨询,最后几个自称医学院学生的年轻人向他们推销新研制的保健品。张某服用后不但没有改善疾病,反而加重了症状。因当时没有向他们索要相关凭证票据,因此有关部门也没法替他们讨回公道。

  工商点评:这种销售手段往往采用在社区、广场、酒店等大型场合通过开设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发送刊物、宣传手册等来宣传、销售产品,甚至假冒患者名义宣传疗效如何神奇,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健康讲座的主讲人都被冠以“专家”、 “教授”、“某主任”、 “某医学大奖获得者”等头衔,同时为增强信任感,扩大影响范围,许多讲座都安排了“托儿”充当听众或受益者,消费者切勿受气氛鼓动冲动消费。

  据了解,保健品推销还有“雇托诱骗”、 “馈赠诱惑”等,比如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亲戚、朋友、同事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或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赠送礼品或设抽奖,用抽奖和礼品诱惑一些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对此,工商人员提醒消费者,应理性购买保健品。镇海工商分局12315中心负责人表示,保健品不是药品,保健器械不是治疗器械,并不能治疗疾病。购买保健品要到信得过的商场、超市或健身、保健品专卖店,并仔细查看产品是否有质检等部门的权威检测证书,切勿贪图价廉随意购买;对上门推销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同时应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并妥善保存,以便事后维权。

【编辑:胡晓云】